关于"莫耳"(摩尔、mole)的一些知识点
莫耳(拉丁文「一團」),是物質的量的國際單位,符號為mol(mole)。1莫耳是指化學物質所含基本微粒個數等於12克的碳-12所含原子個數,即亞佛加厥常數。使用莫耳時,應指明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離子、電子或其他基本微粒,也可以是基本微粒的特定組合體。
莫耳(拉丁文「一團」),是物質的量的國際單位,符號為mol(mole)。1莫耳是指化學物質所含基本微粒個數等於12克的碳-12所含原子個數,即亞佛加厥常數。使用莫耳時,應指明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離子、電子或其他基本微粒,也可以是基本微粒的特定組合體。
1莫耳物質中所含基本微粒的個數等於亞佛加厥常數,符號為NA(小A),數值約是6.02214129×10的23次方,常取6.02×10的23次方。莫耳是國際單位制的七個基本單位之一,在量綱分析中會用符號n表示。

其意義為2莫耳氫氣與1莫耳氧氣反應生成2莫耳水。
溶液的濃度也常用物質的量濃度,即莫耳濃度表示,例如1mol/L的氯化鈉溶液,表示每升該溶液中含有1莫耳氯化鈉。
氯化钠NaCl,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原子質量分別為22.99和35.45g/mol。也就是說100g的氯化鈉中含有39.34 g的鈉和 60.66 g的氯。 (Na=22.99/22.99+35.45 =22.99/58.44 =39.34)
1莫耳 NaCl 的原子質量為Na (23)+ Cl (35.45)=58.45g
故1mol/L的氯化鈉溶液,表示每升該溶液中含有1莫耳氯化鈉,也就是58.45g氯化钠溶于1L水。
一、莫耳(mole)的由來
1.在我們日常生活裡,為了方便,習慣上使用較大的單位來量度物質。
例1:一「箱」蘋果、二「盒」火柴、一「袋」麵粉、三「包」香,都是常用的計量方式。 例2:建築商買沙石通常以「卡車」或「噸」為單位,而不計數沙石的實際數目。 例3:以買賣白米為例,因為白米顆粒太小,數量又多,如果商人要標示一粒白米的價錢,很不方便,而且消費者也不可能只買一粒。通常把米包裝成一袋,買賣時以袋為單位,而不計數米粒的實際數目。
2.在科學上,因為一個原子或分子不易稱量,而日常所接觸的物質,又都是由數量很多的原子或分子集合而成,而不是個別原子或分子。為了要使這數量很多的原子或分子處理起來方便,也必須採取較簡便的計量方式。
二、莫耳(mole)的定義
莫耳是科學上用來表示物質所含粒子(例如電子、原子或分子等)的單位,一莫耳大約是六千億兆個,即6×10的23次方 個粒子。 即1莫耳(mole)=6×10的23次方 個粒子
【註】
(1)習慣上對於是由分子組成的物質,例如:氣體、水、酸類、……等而言,1莫耳該物質是指1莫耳該物質分子,而不指1莫耳該物質原子。
例:1莫耳氧是指1莫耳氧分子(O 2)而不指1莫耳氧原子,如果要表示氧原子1莫耳,一定要寫1莫耳氧原子,不可寫為1莫耳氧。
(2)金屬元素都是由原子堆積組成,並沒有單獨的分子存在,故1莫耳某金屬即表示1莫耳某金屬原子。 例:1莫耳銅即表示1莫耳銅原子。 (3)6×10的23次方 這個數字稱為亞佛加厥數,以N表之。 (4)原子量、分子量各代表1莫耳原子、1莫耳分子總質量的克數。
三、莫耳數的求法
因為1莫耳的物質就是6×10的23次方 個粒子,故要計算某物質若干粒子相當於多少莫耳時,其方法如下: 粒子數/(6×10的23次方)=莫耳數
【註】上式中的粒子,可能是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可計數的東西。
物質的莫耳數求法
(1) 物質的莫耳原子數=物質的質量(克)/原子量(克)
=原子數目/6×10的23次方 (2) 物質的莫耳分子數=物質的質量(克)/分子量(克)
=分子數目/6×10的23次方
例1:有一銅塊含有1.2×10的24次方 個銅原子,則此一銅塊含多少莫耳銅原子? 解:1.2×10的24次方 /6×10的23次方=2(莫耳原子) 例2:有一杯純水,含水分子5莫耳,則此杯純水中的水分子數有多少個? 解:6×10的23次方×5=3×10的24次方(個水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