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发表于公众号:是格蕾丝】
上周公众号没有更新,几位朋友跑来催作业,甚为感动,原来我闲时随性任意的写写画画,还走入了一些朋友的心,诚惶诚恐,感激涕零。 其实想写的东西和话题有很多,今天选这个题材,算是朋友的点播吧,上周接待了三起婚姻纠纷调解(就是各种吐槽),其实我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从中斡合关系,不过是一个比较好的听众罢了(兼职居委会主任)。朋友问你经历了那么多狗血的事情,怎么就感觉你还是没事儿人一样呢,我答,所有经历都是让你看到自己心性的韧性,去承载和接受以前你想不到的事情,仅此而已。
朋友想要一些治愈的音乐,我希望下面的音乐不一定可以药到病除的治愈,但至少在夏夜可以带去一丝平静。
民谣算是我喜欢的一种,同时,我也常非常喜欢电音,哈哈哈,一听到电音,我基本自动进入两斤白酒下肚的状态,后半句跑偏了。各种词牌中,我还是最喜欢李清照,可能因为比较作吧,哈哈哈,记得初中第一次读到她的词,完全没有所谓背诵课文的被动填鸭感,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嗯,也没看懂啥意思,但就觉得写得好,从此,对易安词无法自拔。。。正如冯梦龙对她的赞誉,“闺阁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今天就借易安词来表达这些民谣带给我的感受。
1
小时候下学揣着几毛钱,可以买辣条、干脆面、无花果,约小伙伴一起跳皮筋,拍洋片儿,打玻璃珠。没有微信,聊天只能靠传纸条,一节课的时间来来回回说不了几句。我特别喜欢买文具,就像现在喜欢买衣服一样,哈哈哈,用一只新笔写作业,感觉质量都会比平时高很多。那时候,会偷偷穿妈妈的高跟鞋,幻想自己长大后的样子,妈妈总说,你长大了就会知道你现在无忧无虑多美好了。我那时候觉得,我长大一定不要像妈妈这样,总喜欢骗小孩儿。真的长大了,知道,妈妈以前的话都是真的。那时候没有现在生活这么绚烂,但我很怀念。。。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 菩萨蛮
2
听到这首歌总会浮现小时候看《西游记》,唐僧师徒几人在茫茫黄沙中迎风前行的情形,方小姐的翻唱多了很多淡然和平静,声音中有慵懒散漫的洒脱,又有自我坚持的偏执,同时又带着一股仙气,让人心醉神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渔家傲 记梦
3
方小姐曾经说到,“你比这山下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美好。无论你身在何处,请不要害怕孤身一人,我会来陪你。”这首歌据作者说,写下AB段后,曾因为一些情绪闯入,搁浅。原本以为这首歌不会面世,因缘际遇,她在去澳门赌场的大巴上,写下了副歌和桥段。
“忘不了当时我郁郁地望着窗外灰黄色的大海与渐行渐远的运沙船,心突然就豁然开阔了。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互相靠近或远离,我们互相摩擦或融洽”。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醉花阴
4
曾经有人说,民谣很穷,一听就是一包烟,一听就是三瓶酒。我不会抽烟,也不喝酒,但我的烟酒都在歌里了。曾经大冬天和朋友跑去小酒吧听民谣,那种内心的满足和幸福,现在想起来都会脸上带笑。
我听歌的时候不喜欢说话。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如梦令
5
失去和得到,是人生的常态。以前,我总是目标明确,一定要自己到达某个既定的目的地,摸爬滚打,或许到了或许没有,但少了对途中经历的感知。现在,想的没那么远,依然摸爬滚打,到与不到,没那么纠结和在意。
万千福德投胎为人,认真走路就好。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 殢人娇 后庭梅花开有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