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情况通报(2) 2007.1.27
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情况通报(2)2007.1.27
2007年浙江省美协工作会议召开日
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处 (1988-2018美评会30年纪念重刊)
/范达明编/




·本会所编百万言文集《美术评论十八年》出版
百万言并配有250幅图照的《美术评论十八年: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文集1988—2006》经过本会秘书处与编委会近一年的努力,于2006年1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文集为纪念本会建会18年并作为省美协首开“2006·西湖论艺”活动的主体出版物编辑推出。这是浙江美术界以评论文章为主体、带文献史料性、较大型文集的首次出版,徐永祥为文集编委会主任,主编范达明,副主编张所照。这部文集真实记录了浙江省美评会18年成长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本会开展学术活动的缩影,也是会员个人学术水准与成果的集体呈现,它从一个美术社团的角度或美术理论批评的特定领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浙江乃至全国美术创作、美术展览与美术事业发展的状况与新特点,表现了浙江美术理论批评与美术研究学术活动已经具有的社会影响力,为建设浙江文化大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累了当代美术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有较重要的美术文献意义。全书辑为“评论家个人主页”、“研讨会座谈纪要”、“巡回展览·社会调查”、“本会推荐艺术家:专题研讨”、“学术活动纪事”五部分。其中“评论家个人主页”编入本会37名评论家(含艺术顾问)的简历、学术档案与“我的批评观”及其代表性的评论作品120多篇,内容涉及美术时潮、画种研究或画种历史回顾、绘画流派研究、绘画技法与造型语言或语法、美术批评研究、美术基本观念与基本理论、比较美学研究、学术论战、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艺术市场与绘画鉴藏研究、个案研究与其他等12个方面。“研讨会座谈纪要”等部分编入本会主办或参与的主要学术研讨会的座谈纪要或言论录以及调查报告等文献20多篇。“学术活动纪事”编入本会主办或参与的重要学术活动46项,每项著录有活动的时间、地点、议题、主办者、主持人、与会者以及相关文献等项目内容。
本会18年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988至1994年、1995至2001年、2002年至今),学术课题相应也从对美术创作与美术批评的本体研究延伸到对公共艺术与市政建设审美意识的宏观思考,如提出扫除“美盲”的口号,积极反思艺术市场与艺术商品化带来当今美术创作与美术批评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等。
·浙江省美协与本会联合主办“2006·西湖论艺”首届年度论坛并纪念本会建会18年
徐永祥、范达明、曹工化等与会者质疑西安会议的《西安宣言》与彭德的“批评模式”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作家批评”或“作者批评”,倡导批评个性化
由浙江省美协与本会联合主办的“2006·西湖论艺暨浙江美术评论第15回研讨会”12月16日在杭州之江饭店会议中心103会议室召开。议程:(1)“2006·西湖论艺”年度论坛开幕式与《美术评论十八年》文集首发式;(2)浙江美术评论第15回研讨会(议题:美术批评观与美术批评)。与会者有(发言序)马锋辉、魏新燕、徐永祥、范达明、高照、王平、河清、曹工化、郑朝、杨成寅、陈明钊、潘长臻、翁祖亮、梁绍基、杜高杰、卢炘、王义淼、黄发榜、陈琦、宋永进、陈乃秋、凌宇冰、张所照、叶子、冯运榆、李仲芳、杨芳菲、杨桦林、池沙鸿等约30人。两个议程分别由马锋辉、范达明主持。省美协秘书长马锋辉在“西湖论艺”开幕讲话中介绍了“西湖论艺”的任务与目标以及本次活动的宗旨,代表许江主席祝贺活动圆满成功。省美协副主席魏新燕赞扬美评会历来是美协和画家们最叫得应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且从不计回报;认为18年来,美评会在市政建设、城雕设置、艺术品打假和关于美术鉴赏的社会调查等一系列事件中挺身介入,据理力争,有些事件至今还在延续着它的作用和影响,确是功不可没,是美术界勇敢的PK者。本会会长徐永祥在开幕讲话中说,“18年应该说是个吉祥和值得庆贺的日子。美评会度过18年是成年了,值得庆贺。今天正逢‘2006·西湖论艺’年度论坛开幕,并且与美术评论第15回研讨会相结合,以美术批评为议题,这无疑是一种激励,也是对美评会18年的最好庆典。《美术评论十八年》这本文集的诞生,象征着浙江省美评会树立了一座自己的里程碑,铭刻了她18年的发展轨迹,因之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也意味着美评会的发展已更趋成熟。”进入研讨会前全体起立,对18年内先后离去的三位在美术理论批评领域卓有贡献的前辈或先人——艺术顾问朱金楼先生、金冶先生以及首届副会长朱伯雄先生默哀18秒钟。接着,范达明、高照、王平、河清、曹工化、张所照等分别就“《美术评论十八年》及美术批评观与美术批评”、“美术批评的成就、弊端与困惑”、“《美术报》的美术批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美术批评与媒体传播”、“《美术评论十八年》值得宣传和推广”等题目做了专题发言。与会者充分肯定有很大难度的《美术评论十八年》一书编辑的成功,感谢省美协等各方面的支持;会议还就本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学术思路与策略。徐永祥等与会者在会上就2006年10月西安会议的《西安宣言》与彭德的“批评模式”提出质疑。徐永祥认为,“‘走向新批评’的提法本身太过简单。彭德先生是一个优秀的理论家,却出了一个馊主意,还要探讨什么‘批评模式’,要树碑刻石,召告天下。理论家们的学术聚会,似乎遭受了商业做秀的入侵。每个理论家、美评家都是自由人,凭借自己的学养和才识禀赋各做各的文章,没有必要把他们的批评归纳到某种模式中去。简单地说,模式就是框框,批评无须设立框框。我坚信‘批评模式’是建立不起来的,西安这个会议的初衷恐怕要落空。”曹工化说,“《西安宣言》提出所谓‘批评模式’,我觉得这样的美术批评界真的是非常幼稚可笑。它也说明,在整个艺术批评界,美术批评最差。很多问题在其他文艺或文化领域里早已经是陈词滥调了,是被嘲笑的,现在还要拿出来当宝,当什么新鲜出炉的自主创新产品,还要发宣言,真叫丢人现眼。”范达明认为,“如果说‘批评模式’是指批评应该有批评的方法,那倒是确凿无疑的,因为任何行为都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但这是我们浙江批评界在18年前美评会成立日的那回研讨会上就提出过的问题。我当时就发言讲了《美术评论的观念更新与多元互补格局》。在那篇发言中,也有‘模式’的说法,但不是直接指认‘批评模式’,而是指批评背后所借助的理论的‘参照框架与模式’——理论可以有‘框架与模式’,批评则是借助前者的‘框架与模式’所实施的具体行为,它一定是个性化的,即使是同一个批评家,他所写的十篇评论作品也应该有十个样子,而不应有定于一尊的‘模式’或模式化倾向。”他在“关于批评的三点认识”中还针锋相对地提出“作家批评”或“作者批评”的概念,强调批评也是作品,倡导批评个性化。



·河清专著《艺术的阴谋》出版后,文化界、美术理论界反响强烈
本会秘书处从互联网等媒体得悉,《艺术的阴谋》2005年9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河清曾于2005年12月30日应浙江人文大讲堂之邀在浙江图书馆做了《全球化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的讲座;还先后应邀在国内多处大学美术学院就自己在该书提出的基本观点做学术讲演或论辩(如较早的有2005年11月14日在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来的有2006年4月25、26日在四川美术学院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1月上旬又在湖北美术学院等)。此外,在网络上与他就相关问题进行激烈辩论的就有杨卫、王南溟、王端廷、武建文等,一度曾造成自己被围攻的局面,但他坚守着自己的立场,体现了自己的学术勇气。



·范达明著中国画论集《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新》2006年4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6辑30篇,从最早写于1992年的对潘天寿画论的细微解读,到2005年写的《浙派人物画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在对近现代以来中国画浙派画家及其作品的考察与对主要画种的评析中,也形成了作者关于中国画的基本观点,论集“自序”集中(摘编)阐述了“我的中国画观”,其中两个认识是:中国画的意象造型属于具象造型体系,与抽象造型无关;21世纪是中国画“向国际拓轨”的世纪,是“中国画的春天”。

·中国美院2006年9月16日召开“艺术与时代——莫朴先生创作与教学思想研讨会”
本会成员应邀与会并发言的有徐永祥、潘耀昌、章利国、范达明等。《美术报》2006年11月18日第10版、第15版用整整两大版刊登了研讨会发言纪要。





·卢炘2006年10月12日于潘天寿纪念馆主持召开“吴永良书画艺术座谈会”
本会杨成寅、潘耀昌、曹工化、范达明等应邀与会并发言。




·浙江画院2006年10月20日召开“中国人物画创作座谈会”
池沙鸿、曹工化主持会议;本会与会者还有杨成寅、黄发榜、高照、河清、张所照、范达明等,并均于会后提供了自己的书面笔谈。






·本会艺术顾问金冶2006年11月21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4岁。
值得告慰的是,此前,代表他毕生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基本成就的大型图文书《中国油画家·金冶》已于2006年6月由中国美院出版社出版。




·纪念中国美院今艺社60华诞,郑朝主编《今艺社集》
该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本会与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台州市美协合办“吴立民画展”,为民间草根族中国画画家张目
画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2007年新年开门画展成功举办并召开画展座谈会 范达明为画展与座谈会学术策划与主持人之一,与会本会评论家还有黄发榜、池沙鸿、张所照、陈明钊等。《美术报》2007年1月13日第22-23版用整整两大版刊登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发言纪要。



·前副会长潘公凯主持的学术课题“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文献展与他首次大型个展在上海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先后开幕
2006年12月14-16日/2007年1月16-17日在两地美术馆举行了“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现代性:思想与艺术”学术研讨会。本会有范景中、范达明、张所照等应邀参加研讨会。



· 20070123 秘书处会议
2007年1月23日下午在杭州定安路定安银都徐永祥寓所与会者:徐永祥、张所照、范达明 ·张所照、范达明汇报了参加2007年1月16-17日宁波“现代性:思想与艺术”学术研讨会的情况并对会议做了估价。研究了2007年的工作计划,包括:5月份换届,理事会班子的安排等初步设想;值得作为举办研讨会的一些议题;发展新会员;《美术评论十八年》的送书与发行问题;编辑出版新的文集等问题。
(1)本会积极发展新会员,已发出并回收到的新会员登记表8份 其中有王平、潘欣信、毛建波、陈永怡、高天民、李仲芳、陈琦、葛晓弘等(尚待审批通过)。
(2)本会换届初步拟定于2007年5月举行
同时召开第16回研讨会(议题:艺术顾问金冶先生的油画艺术与美术理论——金冶逝世半年纪念座谈会)
(3)“2007·西湖论艺”论坛活动,本会将继续积极介入
论坛议题初步考虑为:艺术市场与批评;其他考虑的议题可以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绘画与艺术美的本质等。
(4)徐永祥2007年拟出版第一本评论集
书名暂定《徐永祥美术短评集》,已委托秘书长着手编辑。
来源:范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