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Prince【理查德·普林斯】

“艺术的问题在于,它和高尔夫比赛不一样。在高尔夫球场上,你要么将球打进球洞,要么打不进。但在艺术界,没有裁判,没有法官,没有规则。这是一个问题,但也是艺术的伟大之处。”
——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
2005年11月,理查德·普林斯这幅“牛仔·无题”照片拍出124.8万美元的天价,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张售价超过百万美元的照片。
大都说理查德·普林斯是“偷窃”照片的“惯犯”,这幅“无题·牛仔”则是理查德·普林斯挪用了万宝路牛仔香烟广告。这一图像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背景是美国西部的荒漠。普林斯将广告文案去除,然后翻拍,放大到等人大小,于是广告变成了艺术品,作者变成了理查德·普林斯。

而面对于大家所说的“偷窃”,在艺术层面上称之为“挪用”的手法。为此,理查德·普林斯一直被推上了各种法律诉讼的浪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种未经作者同意使用其作品的方式,可能被归为“合理使用”(fair use),这在美国法律里有相关规定,以批评、评论、新闻报道、教学等目的使用版权作品都可以归为fair use的类别。


个人之见,更觉得理查德·普林斯像是一个时代产物的收藏者,他执着于自己内心寻找的事实,并有狂热的收藏癖好,积攒物品,并将其分类,然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重新赋予其意义,他的日常行事风格如此,他的作品也如此,这不难理解。打开理查德·普林斯的个人网站,可以看到他收藏了众多艺术家的作品,包括Nate Lowman、Charles Ray、Robert Mapplethorpe、Larry Clark、Damien Hirst 等艺术家作品,他也拥有众多藏书,以及后来的音像制品,并且唯一的理由就是喜欢而已。

理查德·普林斯生于巴拿马运河区,现生活工作于纽约。1956年高中毕业后前往欧洲,他坐火车游历欧洲大陆,凡是在书中看到的著名艺术品,他都会前往博物馆一一拜访。回到美国后,他进入缅因州的一所大学。1977年普林斯来到纽约,他开始拍摄广告,并去除了所有广告的文案,剪辑、处理那些已经被处理过的图像,由此放大并扭曲了商业摄影的人为性和技巧性。理查德·普林斯挪用的照片来源于消费与流行文化。他的创作捕捉商品所带来的欲望及幻想,同时也拦截这些欲望及幻想,因为他重新拍照并消解了之前所存在的语意,将原图去理想化,并且主观控制这些图像的呈现。



2014年理查德·普林斯在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举办了一场名为《新肖像》(New Portraits)的展览,一共有37张大照片(167 x 123.8 cm)。所谓展出作品,其实就是Instagram里的截图,理查德·普林斯找到他喜欢的照片并写下评论之后用自己的手机截屏,然后被打印、制作。每张叫价高达10w美元。


因为挪用他人Instagram账户上的照片做作品理查德·普林斯引发了强烈争议和批评,但事实上,这场争议反而变成了艺术家的广告。对于理查德·普林斯的做法有人表示非常欣赏,从“挪用艺术”的角度切入,称其作品为“天才杰作”。也有评论对于这种“不问自取”的“创作”大感不屑,直言无法容忍这种“复制当艺术”的态度。而后出现了以再次复制卖出的行为作为对此的反抗。




他不停的发掘寻找并展示被隐藏的事实,这大都跟当下所处的环境相关,他把这种极其个人甚至隐私的事物重新编排并暴露在外,探讨的才是那些不为人知却真正存在的事实,这一行为,无疑是拉近了图像使用者与被使用者的关系,在这些失去原有语境的照片上赋予了更多的语意,对隐私、版权、以及挪用的这些问题挖掘得更深。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馆长南茜·斯派克托说,理查德·普林斯改变了现代艺术。“1977年,当他第一次翻拍他人的照片然后据为己有时,他厚颜无耻的行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



-
去河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29 18: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