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小
大和小是一对角度量态,是“质”反量相当,都是以隔膜O为基态,反向度量供给侧方的深度。相10^8和10^-8(1/10^8),是以对侧为基准单位,以供给侧为度量刻度单位来张量。当相对量的指数差为0,即:10^8与10^-8。其幂积为1,指数和为0时,构成"时"观面单位的切入角基本单位——1°;当相对量指数差和的绝对质不为0,其幂积不为1时,无感观膜系的视角触及,不可感悟。
所以,微观和宏观的表现,是在同一时空度量衡(模立方)中的不同时观面的表现,也就是对同一态的不同角度(对角)的表现,换句话说,显微镜下的视野和哈勃望远镜的视野是一样的,是两个对反向空间尺度量。





阴阳五行家跟自然哲学的观点,组成了天人感应,也就是大的宇宙和人间世界互相感应的一套宇宙理论,阴阳构成相对立面,它们之间存在夹体0态膜“平”,将一体的无量分割为群和类,即阴与阳。群构筑组合属性,类造排列属性,而0态膜是综合了排列与组合为一体的组排形式状态,搭建有无序列关系桥梁学,这是宇宙呈现出“膜”承载关系质量的形式状态表达。见下图:

0态膜将无量(无限量)分割为膜两侧部分,这样,0态膜的外侧、膜本身、内侧构成类同阴—平—阳三量的关系,膜两侧存在对立关系,膜本身作为统一膜两侧的桥梁具有统一性。如果再做深层次拓展,阴与平之间,平与阳之间半量分极,就会得到 ‘’ -阴~●~平(0态膜)~○~阳- ‘’的基本构架关系,这是无限量变为有限质的基本转换单位,也是微分中构成周期性循环的基本框架,是阴阳五行分类本质所在。表达式中的 ‘ - ’ 代表直接关系群带量,有直接距离之意,‘ ~ ’ 代表间接关系类聚量,有相当级数的相对量的深层次的曲折路程之意。0态膜是无量的半量分极绝对质的隔膜,为全量单位(也就是全信息量系统),无量被0态膜分割为膜两侧的群相和类相两部分,群相素与类相素之间的积分与微分,都集中分布在0态膜上,形成群类相素的映射投影。宇宙日月星辰万象都集中展示在这个0态膜上,这就是“天”的层次。天具无量的中间层,其上有外,其下有内,为成为“天”的规律,也就是范围条件,即天条。因0态膜类象车轮内胎,有界无边,界属于三界的中界,边有无限条,是构成膜的线量,只有在外界可以看到膜的正位成像“0”和侧位成像“1”,内界可以看到地平线“1”和半量的0态膜“)”——半边天之意;人们在地面上观察天空,就是这一层次量,好像是天锅笼罩在大地上;在中界只有感观了,就像蚂蚁趴在充气的车轮内胎上,无边无际,没有尽头,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就是在这个层次上,认知宇宙三观不统一,无法还原真实的面目,这就是天尊三观,至于人们常常提到的“三观”,象‘’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其它的三观,都是天尊三观的辐射计量。 天与星空中的许多星宿作为上天构筑大宇宙的基本单位,它们都是0态膜两侧的群相素与类相素之间发生群相与类相的“积分群类”和/或“微分类群”的集结团体单位,每个基本单位之间也像人间的帝国一样,有君臣与百官,有地区的长官,有庶民百工。如下图:

各个层次结构的运作和人间政府的运作几乎完全一样,依据元始天尊:群相——0态膜——类相的构建框架模式,设计出了‘’顶层——中上层——中间体层——中下层——底层‘’的五级结构。象‘’天——人——地‘’的架构一样,天与人,人与地之间构成了顶层与底层之间通过“人”的上下层能量级的交汇层,群构众生成网,天地间的万象地理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人”的本意就是‘’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对立统一的矛盾思想体现。无论是山川、河流以及各种不同的地形都旨在展示阴阳,上下,东西的层峦叠嶂,表面上看到无序的,深咎其内核,一切皆理数,是那么有规律的规划成类,好似政府一样的结构,各种神力各有所司、各有所为,这些陈列的规矩归功于谁?是上帝?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历代科学家,难免世界上的那些顶级发现宇宙规律科学家,都好奇一切都是人为事先设计安排的,都是那么的有规律,天哪!简直不可思议,谁有那么大的能量,太难想象了,是上帝?所以,哪些大神们深信不疑,一个个都不约而同地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寻找这位‘’神‘’奇般的能量大师,不自觉的跨入了“神学”研究。
其实,天、地、人三个层次,就是无量(即无限量)的半量分级0态膜,将无量用0态膜分割为等量的互质的群与类两部分(即绝对值,形如“||”样,也可写作“=”样,表示符号,寓意是相等、相当于、但本质上的绝对对立的意思,彼此互质,1是彼此量的唯一公约数,也就是说只有一点是沟通的,其余都不同,属于平行级,沟通的这一点作为0态膜面,将平行级关系量交替分布在0态膜上),这里的“群”、“膜”、“类”就是元始三观天尊,属于三界的量,群相素与类相素彼此之间互相求平衡感应,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素发生失衡,都将影响整体效果。故追求“永恒”才是设计规律的始作俑者,永恒是上帝的躯体,原始三观天尊是上帝的灵魂,永恒与天、地、人的结合,正是上帝的灵魂与躯体的化身————‘’众‘’。一人顶天立地,维独自己居中,是成膜的量,自己的反映构成自己内心世界的总量,大圣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的“师”可以是三人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并非专之相对于‘’我‘’之外的‘’他俩‘’,这里的“师”是综合了三人当中的其中两个人的异同点,而把自己作为膜自居,异同点作为“群相‘’与‘’类相”在‘’自居膜‘’上积分和微分的表达,三人当中谁有这个能力做“膜”,谁就有为师的资格,这才是孔夫子的本意,可见圣人就是圣人,同天理疏万象于人。
宇宙中的世界万物都有一种力量,都是能与自己以外的‘’所有质‘’的量发生纠缠,力量来自于“永恒”的趋势,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所有质”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移位时时刻刻发生彼此间诸多量变的积分求和定半量与微分求和定半量,前者定质后者当量,形成“所有质”的亚态。 同样,在人体之内,人体器官当作政府部门,“政府”里面的单位互相合作,也互相制衡;分工合作,又互相防范,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