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就开始怀念周末,我一定是老了
难得清闲的周末,早上下了点小雨,坐在阳台上看飘香藤绕着篱笆往上爬,享受着微风扑面的惬意,就着颇有春意的爵士乐随意的翻几页书,泡一泡好茶独自享用。感觉整个世界的喧嚣都与我无关了,好不快哉,踏踏实实地做了场今后都这么岁月静好的白日梦。
阳台朝南,植物养得很好,无意间种的一株番茄都半人高了,竟然还开了花儿。绣球一直是我的最爱,水美人儿,只要天天浇水花儿就开,稍稍改变一下土壤的酸碱度就粉的蓝的相拥而来。摘下来放水里养着也是好的,养个三四天再倒挂起来做成干花儿也能一直美下午,真是羡慕。
一个人做午餐总不免有些凄凉,上班的时候经常外卖也腻了,就简单做碗面吧,上海青荷包蛋还大虾,营养还算均衡,颜值也在,追个剧听个声儿吃饭简直是幸福。
吃完就收拾收拾房间,修剪修剪花草,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茶时间。去朋友家吃她DIY的芋圆红豆羹,夸赞一番,互损一会儿,相约去大学路逛逛。毕竟在厦大待了四年,大学路最熟悉不过了。
平时都是拼车或者滴滴去上班,今天看时间还早,也想再坐在高处逛逛这个城市,就上了BRT。现在可真是方便,手机微信支付宝拿出乘车码扫一扫就可以顺利进入了。BRT有点像重庆轻轨2号线,对,就是抖音上那个穿楼而过的网红地铁,厦门的BRT却是高架桥上的公交车,可以俯瞰城市,又不会堵车,偶尔体验下也是不一样的感觉呢。坐车到思北路口,吃了一路心心念念的小吃,沿着中山路往厦大方向走,穿过猫街转入大学路,双子塔,观景台,白城沙滩,书法广场,音乐广场,曾厝垵,黄厝,椰风寨,海韵台,哈哈,一个路痴的我对整个环岛路都如数家珍也是有趣。
还是回到中山路。广义的中山路包括中华城、老虎城,是个商业区,因为保留着复古的骑楼的同时也聚集着各种大牌潮牌,还有众多美食区网红店,自然也就成了游客打卡地。整个商业区以中山路和思明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为中心向外延伸,狭义的中山路一条东西走向的步行街,与思明南路垂直,西接鹭江道,东至霞溪路等,一般到了没落的中闽百汇商场就算尽头了。我们沿着思明南路走向猫街,心无旁骛地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游客,旁边的店面一眼都没看。途中会经过海景千禧酒店,一楼里面有个水吧很安静,即使是当时修地铁的时候在里面也没有任何噪音。大大的落地窗下人工的小池塘,里面有锦鲤簇簇,池塘在外面是绿意盎然的小山坡,清澈的山泉水留下来,鱼儿欢脱自如,很好奇山外的世界是哪里是什么样子,又或许它仅仅是个人造的假山吧,有时候真想并不一定是美好的。 横跨过死命南路的路对面就是镇海路路口,厦门地铁一号线的起点。沿着思明南路再往南走就到了铁路文化公园。铁路文化公园是鹰厦铁路的最后五公里,保留了铁轨,但是做成了人行道,旁边郁郁葱葱,春夏季节总是“一路繁花相送”,美极了。有幸住在红山新村的31楼,远可眺望鼓浪屿,近可漫步铁路文化公园,步行去厦大南门、厦大西村、中华城、鹭江道都只要十几分钟。思明区政府、海军部、消防局、派出所也都在500米范围内,住的久了才发现这个小区真是太安全了。如果有天能买下里面的一栋, 我真是死而无憾了。
再走几百米就到了猫街,猫博物馆,猫涂鸦,猫雕塑,一条不到200米长的猫主题小街道却美名远扬。一路逛过去,手作的小店,特色的小吃,简单美好的小确幸,逛一逛好像回到了高中时代逛格子铺的那种欣喜。穿过窄窄的巷子就到了大学路,以前的大学路就是学生街,吃的穿的喝的用的都是学生的最爱,不过去年双子塔建成了,附赠了一个海上观景台,瞬间高大上起来了呢。沙坡尾和艺术西区也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方,也有很多隐秘的小店只有我只到。因为以前住在鸿山新村的缘故,晚上没课的时候就一路逛回去,就这么逛了三年,哪家店好吃,哪个地方好玩,哪家店换了装潢,哪个地方换了主人,我都记得,似乎是我看着这条路的变迁与成长,不觉中自己也一点点变化。不管怎样,很感激那三年。朋友总是会说,你在那里住的三年光租金就十万块了,如果攒起来……攒起来怎么样,还不是在厦门岛内这个房价畸形的地方两平米都买不了?况且,人生没有如果。我得到的与自己独处的机会,得到的安全感与亲切感,无与伦比。
我们一起在艺术西区的向日葵之家吃了晚餐,吞拿鱼披萨与台式卤肉饭。大块朵颐后,摆弄摆弄大厅里的日杂,都是些稀奇古怪又可爱至极的玩意儿,再去阳台看看星光点点,多肉们交头接耳,楼下的小人儿晃晃悠悠,颇有点上帝视角的意味,却又充满了烟火气。
回家,因为明天还要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