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鉴,来者可追?
2017-2018学年总结
往事不鉴,来者可追?
作于2018年7月2日星期一
踏归舍之路,伴夜之宁静,是结业之际、暑期之始也。天难测,滂沱大雨加之余身、授之余肤,诉难言之苦,道无情之惆怅。半载里这般回顾,倒也几分欢喜几分愁。
灯火阑珊,长夜未央。同舍生皆起坐高谈、笑而颜开;翌日清晨难再起,睡眼惺忪人独倚。怎料这课程堆积,憔悴了十一二个。难敌那睡意沉沉,几欲先走。恐负平生所望,有坠青云之志,恨时不均兮力不足,事之杂兮纷纷扰,昏昏沉而日之夕矣。
虽曰:“学欲博而不欲杂,守欲约而不欲陋。”然学不博也,而行有陋也。而愿行己有耻,博学于文。览书之务必不可少,行有不足必有所改;人恒过,然后能改,善莫大焉。每内省于己,常思己过,必有大益。
平日之内,素不知所为。奚有何为?曰无也。非不为也,是惰也。一日之不积也,一日之不知矣。百日之不积,百日之不知也。故荀子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以见效。温习古代文学史之时,必以为此是也。
或曰:“噫吁嚱,危乎高哉,期末之难,难于上青天。”,又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考试之多艰。”者,是以见诸六月。一日一部书,一周一学期;非常态也,是一时之迫也。察众科之目,尤以死记硬背为多。此必有失,失于教方,难究学生全面之能也,难提学生学科之素养也。若惟记忆是考,何不设立记忆大赛,以观其效?
理不辨不明,理逾辨逾明。每论及诸子,必曰百家争鸣,其文化之昌盛,名家之辈出,必见其争鸣也。由此观之,施及学生,必加之以讨论,抒其志发其声,以见其思,以长其能。每终日而学,必加之以思考,虽曰学,而不假思索,可谓危矣,是过也。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是语也,学业之始,挂于耳,闻诸人,而然难自为也。余常叹目之短、手之低也,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身之所临,常未及也;见之不细,闻之短浅,身不力行也,而批判性思维鲜也。察而不细,识而不全,未能行之,是余之不足也。是皆不为也,非不能也。
往事之不鉴,来者犹可追?半载学年东流水,一朝佳期登高处。渡尽劫难看秋色,回首笑答故人语。言举斯而勉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outh.cn!}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