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场景转换”、“视角转换”问题
很多同学来信问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场景转换”、“视角转换”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专门写一个文章,来讨论一下。 这个问题,当初也曾经长期困惑我。但是,后来,我得出这样几个结论:一,他是一个作者心理上的问题,不是一个对读者阅读来说有重大的影响的小说创作真问题。二、这个里面有重要的技巧。 1、场景转换: 我的看法是,场景转换不需要太多的“过度”语段做交代。只要另起一行,直接写新地点、新人物、新事件则可。换一行,直接写,“长安大街7号甲的院内,红愁、小优等等正在吃饭,柳柳走了进来……” 为什么?现代人看多了影视,影视作品的蒙太奇剪接技术,让影视作品的基本法则就是空间跳跃,现代读者已经习惯了空间上的直接跳跃。 这样,场景转换过程中的交代句“柳柳出门,一边穿大衣,一边上车,开动了车子,10分钟后,就到了长安大街7号甲……”这种,就显得多余了。 目前,部分电视剧,常常出现“主人公出门,起动车子,绝尘而去”等镜头,其实这种镜头都是不必要的。同样在小说中也不必要。 直接转换,可以加快小说故事节奏! 2、叙事转换: 长篇小说要坚持用第三人称视角,也即“他们”为视角。不要用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写不长,故事写不奇特。 长篇小说用第三人称,主人公“他们”的视角,里面一定会遇到视角转换的问题。柳柳、宏双、金金等等,你可以随时可以落脚在这些人的主管感受上,一会儿第三人称柳柳的主观视角来写,一会儿用第三人称宏双的主观视角来写,一会儿用第三人称金金的主观视角来写。 如果你不能掌握这种第三人称视角转换的秘密,你也写不好长篇。你就会固守一个人物的主观视角,不敢随便转换,即使是“转换”,转的时候,也要耗费很多笔墨来解释,这样,你是写不好长篇的。 很多上世纪80年代接触的探索作家,后来写不好长篇,就是因为他们写探索小说用第一人称主观视角,没有学会上面我说的技巧,写不出长篇。 我曾经研究过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她是转换得非常好的一个人。在一个语段里,经常会出现在三个、甚至四个第三人称主观视角之间的自由转换。 我的意思:你可以随时可以落脚在这些人的主管感受上,一会儿第三人称柳柳的主观视角来写,一会儿用第三人称宏双的主观视角来写,一会儿用第三人称金金的主观视角来写。 而不必交代理由和费笔墨过度。完全可以偷偷地但是直接地这样就做了。而且要有意这样做,在一个语段中经常主动地这样转换。不断在不同的人物主观视角下进行切换,你的描写和叙事,就有了生动性。 很多人不能这么做,主要是没有这个意识,同时是心理上有障碍,觉得读者会不能理解,等等。其实,这只是作者的主观心理障碍。 没有必要。
-
海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7 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