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么多的月光族,为什么还会出现消费不足的问题?
很多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特别是年轻朋友,每个月收入到手以后很快就花光了。为此我们中国人发明了一个词叫月光族。

虽然我们觉得自己是月光族,但我们经常听政府的工作报告,各种各样的媒体都在说,中国是一个消费不足的国家,整个国家出现了消费不足的问题,这不是一对矛盾吗?
消费不足是什么问题导致的?
消费不足实际上是一个宏观经济现象。其原因首先是国家层面的问题,整个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就过度依赖于投资,如果我们用一个比重来衡量投资是不是过度的话,我们通常会用所谓叫投资率,也就是说投资占当年GDP的比重,我们国家是个投资率最高的时候,都可以超过整个GDP的一半。
换句话来讲,GDP当中有一半以上的这个比例是靠投资来驱动的,那这个比重就太高了。而相应的这个消费在比较低的年份里,占到GDP的40%左右。
相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低水平的消费,世界上普遍来讲,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都高达60%到70%,甚至更高。那么通过这样的国际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的消费的确在宏观经济的增长当中所占的比重就太低了。

刚才我们是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讲,其实在个体层面也存在一些消费不足的一些原因。比如说在经济学里有一个规律,叫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越富的人,当你把一百块钱给他的时候,他用于消费的比重是越低的。而低收入阶层,同样你给他一百块钱,他用于消费的数量就会比较多一点。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当你收入高的时候,其实你的一些日常的消费虽然也会增长,但是逐渐会趋于饱和的,你多出来的钱可能都是储蓄了,或者用于投资了,而不是消费。
那么中国的一个现象,就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的收入差距还是比较高的,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收入差距是越来越高。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的消费的增长就会慢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第二个个体层面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社会保障还不是那么完善,所以我们在每个人都可能需要去为自己的未来去存钱,包括为了未来的养老、医疗,还有为了公共服务本来应该开支的教育和医疗去存钱。相对来讲,如果政府的公共服务发展的比较完善,政府对于教育和医疗有比较大的补贴的话,那可能我们中国人也不会那么强烈地为了教育和医疗来储蓄。
第三个原因就是要讲到房价了。中国的房价的确相对收入来讲是比较贵的,房价比较高,中国买房子又需要有首付,导致我们大量的青年人为了买房子而储蓄,相应就挤出了我们的消费。
在经济学的定义里,买房子是为了未来的消费,这个时候其实买房子是进入到投资里的。住房的消费,当你买房子的时候,折算成住房消费的仅仅是他相应的租金支出。所以当房价贵的时候,实际上它会挤出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
月光族就是宏观里的消费不足的表现?
还有一个原因,农民工群体,或者说中国的跨地区移民这个群体。其实我们的跨地区移民这个群体里有大量的就是我们称之为农民工的这种群体,这个群体的数量有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这个数据在2.7亿,这是最近的数据。
外来移民这个群体,他的社会保障的覆盖率是比较低的,所以他们必须更多地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储蓄,包括养老和医疗。这部分群体可能觉得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或者说一些他打工的城市,待不下来,还要回到老家,这个时候他不大愿意把自己的钱用来去购买耐用消费品,能省就省了,能租就不去买,或者买就买便宜的、买二手货。

这些原因其实都会减少他们的消费支出。最后就这些移民群体,他总觉得在城市不能安身立命的时候,就要为未来回到老家去做准备。由于他预期自己回到老家以后,收入会大幅度的下降,这个时候他就会为未来而储蓄。
通过我刚刚这样的一种解释,我想朋友们就已经找到答案了,我们个体上的月光族的现象和整个宏观经济的消费不足的现象,其实并不矛盾的。
大家想,如果中国经济不是那么靠投资,经济增长就可以更多的表现为收入的增长,而收入增长就会带动消费的增长。所以其实我们的月光族现象,就是经济过度依赖于投资的这么一种表现。
文章来源:那么多月光族,为什么还说消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