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粤语歌
标题没想好,总觉得很像什么零基础速成班的广告语… 先写着,有灵感了再改吧。
开始学粤语歌是七八年前的事儿了,至今还在学,毕竟不是生活用语,很多词汇没听过就不会读,有时听到不会的好听的歌,还是会对着歌词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琢磨。
可喜的是,学会的部分像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暗暗成长。有时看到没听过的歌词,自己会先试读,听下来也八九不离十,这时会窃喜,这大抵是学习带给人的满足感。
肯定有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刚开始听到粤语歌时,并没有想过认真去学,只是跟着瞎哼哼。等到开始学的时候,瞎哼哼时习惯的错误读音会要了老命,那些根深蒂固的错音大摇大摆在脑海里盘旋,令人生恼。
这就像作画,在白纸上作画肯定是比修改一副已完成的劣质的画要容易得多。
所以,学习要趁早。
刚开始有这个想法,是去KTV时发现,身边的妹子竟然都会上那么几首几十首粤语歌,粤语歌唱出来就比较高档有没有,这显得我很不够洋气。
其次,同样是表达感情,同样是缠绵悱恻的歌词,国语唱起来就多了那么几分正气,朗朗上口,仿佛青天白日,那些暗涌的小心思在阳光下太易风消云散。而粤语,又柔又媚,韵味十足,娓娓动听。
有个例子,我的直男表弟,一次在KTV听我唱过一首粤语歌后,啧啧称赞,对我唱的其他歌则充耳不闻。过了大概两年,我又再唱了一次这首歌,他竟然给出了和两年前相似的反应,可见不是商业互吹。我当然不信他会记得我两年前唱过这首歌,只是我,人被夸奖好评时总会记得比较牢的。
废话太多,切回正题。
下定决心要学,第一是因为我爱唱歌爱听歌,第二是当时,听到了一首太喜欢的歌,不学不行的那种。
说干就干,在把这首歌听了几十遍,音调已经很熟悉以后,我开始认真学词。
因为受配乐和气息的影响,初学者有时光听,真的听不清某个字的具体发音。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我在手机里下载了一个翻译国语和粤语的APP。
打开歌词,一个词一个词地学。
听不明白的词就丢进软件翻译,然后反复听读音,那时粤语歌听得少,全无语感,就这么生拉硬拽地逼自己模仿发音。
粤语不像普通话字正腔圆,有些发音方式和方言反而比较像,有些发音则是前所未闻的。APP会显示音标,大概可以跟着拼,但为了标准,我刚开始是一个词一个词跟着读的。
不固定时间,一晚上想学多久学多久,基本上花三十分钟逐个学会每个词,再花三十分钟连起来读,再花三十分钟试着唱出来,再花三十分钟和原版比较修正。
上面这段是瞎写的,那么久的事儿了根本记不清花了多少时间,只是记得这个步骤和过程,瞎写一个时间表显得我很有计划。
学会四句就停下来,连起来复习一下,再开始新的学习。
第一首歌学会,我记得用了大概一到两个月。
听起来挺蠢的,但试想找一个零英语基础的人,试着用空闲时间学会流利地唱一首英语歌,难度还不能是《hey Judy》这种,至少得到《someone like you》,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当然中国人学粤语歌的优势在于字我们都认识,但其实没啥用,会认不会读,而且受了原本读音的影响,有时固有印象其实是一个阻碍。
比如“好”和“后”,在粤语里的读音是完全相反的。
再比如普通话里的同音字,在粤语歌里,有的读音相同,有的读音不同,所以只能一个字一个字老老实实地记。
比如“记得”和“春季”,两个“ji”的发音完全不同的,但“几多”的“ji”,发音就和“记得”的“ji”是相同的,当然不是发“ji”的音,发的是“gei”的音。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动力,让我就这么从一个词开始,一首一首地学了下去。
当时学下来,感觉舌头都捋不直了。
可能是对音乐的热爱,对情绪的感触,也可能是太想装逼了…
总之,学会之后在KTV里唱起粤语歌,自己觉得自己在闪闪发亮啊哈哈哈…
记得把第一首歌完整唱出来,录下来,再和原版比较过后,我激动欣喜,热泪盈眶,然后就再也不想唱这首歌了。
但当熟悉的旋律突然响起,还是会有点小触动小激动,会想起那些认真学习的日子,很想拉着身边的人说:“就是这首歌,让我开始学粤语歌的!”
当然没有,毕竟我不想被当成神经病。 很奇妙的,人只记得是如何开始和如何结束的,却记不清中间的那些过程。
我清楚地记得我第一首粤语歌是怎么学的,值得我花时间写了这么长一篇文字来纪念,甚至记得我在哪个词上卡壳了很久。
但我死活都想不起来自己学会的第二首粤语歌是什么了,更不记得任何细节。
只知道后来越听越多,学习也越来越容易。
再听到喜欢的歌,还是会单曲循环,细细品味,不过不再需要翻译软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