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梦
窗外稀稀落着雨,台风“摩羯”入境,2018年的秋天已经悄然来临。
十年前,一纸通知书,如一封命运的邀请函,将我带到了南京这座城市。
还记得从老家出发当日,天虽然亮的很早,我们一家人起的更早。妈妈提早煮了我最喜欢的红薯粥,把我鼓囊囊的行李塞了又塞。我爸叫了一辆邻村的三轮摩托车,带我踏上了来宁之路。去车站的路上,还在高考余温中的我给大头、安发了一封短信,用一首七言律诗记录了当时的心情,大意是此去一行离乡千里,当立功名方回,诸君共勉之意。然而当时并不知怎样才算是立功名,也着实不知未来茫茫,将向何往。
诗词互发的习惯,延续了大一刚开始的几个月,成了当时短信套餐的主要用途。如今想来,确实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习作早已不知去向,古文观止的吟哦也停在了浦口仙林的时光,后来,古文字的滋养化成了一副对联,刻在了鼓楼陶二宿舍的墙上;工作之初还踌躇满志地跟着苏东坡的脚步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遨游,如今古典文字却如一盏风中之灯,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岌岌可危——人的记忆体不够保险,时间会冲掉那些未经记录的词句。保留下来的,大概就是写字时,总会想着精简一点,不以冗杂扰人。
谈及理想,少年时应该在夏夜乘凉时,与爸妈姐姐曾聊起过对未来的畅想——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一定是爱好,但一定要足够生活;有足够的闲暇时光,可以读书创作,然后做一个兼职歌手,偶尔写几篇文章。成年后,在量子力学的世界中遨游之时,曾写下过如此的抉择“科学是我一生的追求,而艺术当时生命的滋养”。十年之后,学业结束,理想达成了一小半,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保持着读书的习惯,虽然情无所系,竟不再热心创作和唱歌了。在人生价值实现的找寻中,大脑忙碌,挤占了闲暇。
大概送别友人的感怀,比不过送别自己。如今的自己,在科学的追求路上上下求索,依然没有忘记艺术的滋养,希望当年的自己并没有失望。不过,我还是会惭于面对十年前的自己,丢掉所有的借口,还是不够勇敢,不够野心,没有随着时代变迁去挤到时代潮头去逐浪踏帆,没有带给他惊喜,只是不过如此而已。
十年以来,少年长到了记忆中有父母与自己相遇时的年纪,而父母渐渐苍老,还在为了自己的幸福打拼,为了孩子在谋生。十年如一场梦,也是一个新的节点,未来的自己,要更勇敢,更有野心,给现在的自己,也给爱我的人,带来一些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