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官城——成都,不想离开
成都,是座安逸的城市,天府之国。去了成都才知道,“少不入蜀”是多么贴切。
这个城市离不开雨伞,“晓看红湿处”——成都总是湿润的,且带着古意。撑伞走在锦官城,随便找一家茶馆坐进去,听青丝盘扣蜀绣的古装女子弹一曲古筝,吃一份素食,登红木建筑的二楼俯视下方,喝完茶恍如隔世。
想接地气一点,也可。待晃到七老八十,和三五老头在杜甫草堂的横亭,扇着蒲扇,把盖碗茶往石桌上一磕,吹吹自己年轻的风流韵事,声音高高低低的发表贸易战的外交意见。再踏过青石板,走过滴水房檐转回家,老伴已把饭烧熟,把荷包鞋垫绣好,孙子闹着要去街头买糍粑冰粉。
不过年轻人在这儿可玩的更多。富二代带着哥们开着豪车去太古里扫货,精英青年在办公楼商谈大洋彼岸的项目,普通青年在春熙路拿着尼康对着来来往往的各色女子抓拍。文艺青年抱着吉他徘徊在校园的操场或是酒吧,为心中心爱的姑娘和梦想掉下最后一滴泪。成都太适合文艺青年居住,这里无所不包。草莓音乐节,演唱会云集,话剧、音乐会也有举办。也开放在Gay可以坦然的问公司新人的性取向。
这里对思想的压制,比起中原少太多了。这座城市各色人等,各种观念都予以包容和尊重。为什么——?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成都属平原,三星堆作为长江文化的代表,和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从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农业何愁不发展。
而至三国纷争,秦汉一统,成都作为流放之地,处于剑门关以南,天赐般在中央政府的眼皮下得以喘息。
这里除元时被划分了行省,民国时军阀混战,成都神奇的逃过中华民族的次次危难,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虽偶负轻伤,但都侵害不多。
成都像是个不受家长管教的富家子弟,在西南耕种生息,平生最爱诗书字画,饮酒品茶,闲来研究蜀绣瓷器,对谁都是平等尊重的态度,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
庆幸历史,留下这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