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小森林》的啰里吧嗦
谁不曾幻想过小森林女主这样的生活呢
2018上半年几乎一直被眼花缭乱的综艺包围,舒适度满分,可怕就在于不想出来了,早有耳闻的《小森林》一直说着要看但是每次闲下来的时候打开的依旧是新的综艺,最近看完后感叹人果然还是需要电影的滋润。
观影过程中除了一直在纠结在女主到底是不是素颜,这样的皮肤要说没化妆那像话吗,可要说化了那还真是一点都看不出的妆容阿之外,她解说制作食物步骤的时候更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我看视频很少开弹幕,除了遇到想要产生共鸣的时候打开外,再来就是完结时会有打开弹幕的习惯。由于这个电影的特殊性,每个季节完结后都会有一个结尾,夏完结的时候打开弹幕看到一条说,没想到竟然看到了现在并且想要继续看下去。

就是会存在这样一种电影,明明情节也没有什么跌宕起伏,人物也非常朴素平淡,但就是会想着放下当下要做的事情去把它完整地看完。由于一开始我想把它当综艺一样作为我的“饭时观物”,后来我的饭吃完了,但是还是很乖地坐在那里继续把它看完。
里面的每一道菜制作过程都很简单,所用的食品也很普通,材料都是些常见的,但是由于我的私心,想直接从西红柿开启这漫长的啰里吧嗦。市子在电影里面说:“我无法想象没有西红柿的生活。”由于太认同这句话了,当时没舍得暂停,后来看完的时候返回去截下了这张图,是到这种程度的认同。

我也还记得当时看《极限挑战》的一个艺兴吃用老母鸡炖出的鸡汤做出的面的花絮,津津有味地一顿吃后,摄影师还特地给了那只碗的特写,不错,里面除了漂浮着的几块西红柿其余都被一扫而空了。当时我还一直耿耿于怀于这个世界上居然真的有人不吃西红柿这样的人间美味,后来换个角度想了想,我特别受不了羊肉的膻味,可能热爱羊肉的人看我也是如此吧。
说起来,欧洲人最初把西红柿视为观赏性植物,西红柿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人们接受,在明治初期日本从欧美引进西红柿以红茄子之名试种,却因散发出的独特臭味而被人嫌弃,马铃薯之前更是被当成恶魔的食物,但是现在看来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了,这种味觉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非常神奇又有趣的一件事。

我之前参加普通话考试选中的题目就是关于美食的,他的范文里面有一句话我现在也印象非常深刻,“美食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没有比味觉更保守的感受了,且因地区国家的不同而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当时去日本游玩时,尝试了他们那里的纳豆,《小森林》里也有详细地描述纳豆的制作过程,虽说当时吃的时候不至于到难以下咽的程度(同行很多中国人是难以下咽的),但绝对不是我会主动想要去吃的食物。据说即便是在日本,许多在关西长大的人也难以接受纳豆的味道,但是那样制作出来的纳豆好像真的对身体有着很大的益处,建议每个去日本游玩的人都尝试着去品尝一下。
哪怕不把时间与空间的尺度放得这么宽,于我个人而言,从出生到现在的味觉都发生了挺大的变化的。比如小时候一吃苦瓜就变苦瓜脸的我现在最爱的菜之一就有苦瓜,还有小时候抗拒一切草莓味的零食,现在站在零食区前看见粉嫩包装的草莓味都会忍不住把它装进自己的购物车里,一直对芒果没有特别感冒,这周回家,吃了母亲兴高采烈地从家门口不远处那个芒果树打了一大袋芒果中地被选中的最漂亮的那个后,非常自觉主动地又吃了三个……

当然也有到现在为止也不喜欢的羊肉、榴莲与茄子,这三样是我的三个食物雷区,未来会不会变成我最喜欢的现在看来只能说一切且有可能,这三样里只有榴莲是目前还没尝试过的,因为光是他散发出来的味道就足以让我避而远之了,因此就转变的可能性而言它可能是最大也可能最小,羊肉尝试过,也是因为它的独特膻味而不喜欢,茄子则是有一个很长的故事可说了。
在小学的时候虽然是走读,但是午餐是要在学校吃的,午餐是学校厨房做好然后分发到每个班级,我们班主任是“光盘行动”的忠实粉丝,而学校制作的茄子每次都切得特别大块之外味感真是不敢恭维,但是每次都不得不把它吃下去,因此学校做茄子之日就是我的噩梦,好在做茄子饭的日子确实不多而且后来也换班主任了……不过倒是足以让茄子“黑暗料理”的身份在我味觉中站稳了脚跟。
这还没算完,初一那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一本书,叫《这些人,那些事》,是一个台湾作家,高三的时候才知道他还是个导演,吴念真写的,我个人真的蛮喜欢他写的文字,他的节奏很合我,所以看的也认真自然印象也就深了,里面有一篇写调查被火车碾压的尸体,在对着那七零八碎的尸体一整天后,晚餐吃的盒饭,那天刚好就是茄子饭,然后在傍晚的昏昏暗暗下其卖相成功让主人公吐了……
其实后来也尝试过母亲做的茄子,被切的薄薄的,放了许多配料也对我喜辣的口味,确实也不难吃,甚至可以说很入味,但是或许我跟茄子就是八字不合吧,对它就是提不起食欲。
《小森林》里面还有一个让我非常大开眼界的“文化冲击”,就是市子妈妈招呼也没打一声就离家出走了。后来了解了一下,发现许多日本的电影都有“弃子”一说,日本这个国家确实自然灾害非常多,这个民族可以说从来没有安全感,危机感令日本人更加珍惜每一天,珍惜瞬间的美感,感恩每一天的平安。父母无来由的消失,把生活丢给孩子自己面对似乎是一个很平常的日本电影文化现象,这样看起来,日本父母对他们的照顾确实很有限阿。
我虽然不是独生子女,但是因为我是小的那个,多出来的姐姐对于我来说不过是多了一个宠爱我的人罢了,于我而言,偷懒不过是我撒撒娇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因此当我看到市子问自己的妈妈一个食物如何制作,她的妈妈对她说:“这是秘密哦。”我从满脸的疑问到跟母亲在厨房分享完这段后两人哈哈大笑然后一致觉得市子妈妈真是太酷了。
还有市子一年四季的为吃的做准备与准备吃的,所以真正打动到我的是市子被“抛弃”后依旧认真努力地在生活,重新确立了自己,这是她的魅力点,或者可以说这是日本这种教育文化冲突的魅力点,谁与谁都不产生任何的义务。
说起来,一个与我初中就玩在一起的好友看完这部电影跟我说特别想去日本,但是我看完后却只想回我的湖南,一开头的湿哒哒的初夏日本乡村让我直呼,这不就是我的湖南嘛。市子高中毕业后因为不适应都市生活而回到家乡,想起刚步入大学那时候也莫名其妙地特别有想回家乡的欲望,现在想想其实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生活的心理,刚到大学大部分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迷茫期,目标模糊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时候我就升腾起对背靠大山前有田野远离世俗的乡村的美好幻想。逃避现实生活的感想可以说人人都会有,我在看《黑客帝国》的时候曾翻到一个短的影评,说这样的电影就特别适合一个人在凌晨五点的时候看。
凌晨五点,很神奇的一个时间,人没醒,天也将醒未醒,这个时刻很安静,没有人会打扰到你,在凌晨才能散发出的感性,是逃避现实生活的最佳时间。就连吴世勋在贴满黄色纸条问题的房间直播回答其中“最近也很晚睡吗”的问题时也说24小时当中最喜欢凌晨,从一点一直到五点,非常喜欢凌晨那种清凉感,没有任何人安静又清凉的感觉,所以那个时段是绝对不会睡觉的。于是你们肯定就要产生弹幕与当时的我一样的疑问了:“那究竟要什么时候睡呢?”隔壁李知恩在《孝利家民宿》这档综艺里倒是给出了一个答案,她的睡眠时间是凌晨五点开始一直到正午12点。你或许会说这样的生活也未免太不健康了,不过从另一面看,看上去什么都有的艺人也是有这样想脱离现实生活的想法阿。

有一阵子我也特别喜欢在结束了一天后,洗完澡躺在床上看一部迪士尼或者梦工厂的动画电影,一般的时间范围也是在凌晨一点到三点,经历过才知道,不得不说凌晨确实是个有着独特魅力的时间点。但是现在的我更加喜欢早晨的六点到七点,我永远也做不腻的事情是早晨赖着不起床随机播放着我喜欢的音乐,最大的心愿则是每天晚上可以睡个非常甜美的觉。
年轻的市子成为一个独居女孩,每天一个人吃饭,也会看到说市子好孤独的弹幕,我也确实没有办法接受一个人吃饭。对于我来说人生中最不可以缺少的一个时刻就有跟家人还有喜欢的朋友聚在一起好好地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我常常觉得分隔在两地的亲人也好,要好的朋友也好,可以不需要每天用社交软件聊天,但是只要有空了就一定要坐下来痛快地聊一顿吃一餐,即便有一句话说“晚餐给敌人吃”,因为吃得太丰盛太晚的晚餐是亚健康和肥胖的来源,但是还是无法阻挡我对晚餐大家都聚在一起吃的喜爱,然后从七嘴八舌中学到新的东西。
最后市子也回都市生活了,很顺理成章地结了婚也生了孩子,就这样,在一道道菜下完结了影片,人生好像也很简单,至少想要的东西基本一致,哪怕是小变态薇拉内拉也说:“Normal staff. 美好的生活,很棒的公寓,有趣的工作,有个一起看电影的人。”于我的话,也不过是再多加一条和我一起与漂亮音乐共舞的人。


希望国内也可以有越来越多的好电影出现。
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和喜欢自己拍的电影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