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还有什么可秀的?&北京的房价
人生还有什么可秀的?
校内上时常有之前的同学贴结婚照婚纱照蜜月照。之前没什么,突然今晚想起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个电影里头的那个年轻的结了婚不继续学业的女学生。她跟丈夫是恩爱中结婚的。结婚之后成为了当地的模仿小夫妻,两口子还专门被杂志拍照上杂志秀恩爱。但繁华甜蜜的背后,故事真多。
我突然害怕,秀完这些东西之后,人生还有什么可秀的?
北京的房价
之前看村上龙的《最后的家庭》。其他的细节不提,爸爸在即将失业前的算计很有意思。当时他知道自己要被炒鱿鱼了,于是开始在自己租来的房子里面算到底还有多少存款。一个细节是,他算来算去,那套当时在东京房价最高时买回来的房子,现在已经跌去了一半还多。而现在卖出去,即使是之前已经还了十几年的贷款,还要赔钱进去。当然这个故事的结局不错,但房子卖掉之后,他们家的确没剩下几个钱——在拿到失业救济的前提之下。
这个故事当时看完了没什么印象。后来我们杂志和新世纪都在做房价,所有的媒体都在做房价,一时间的新政策成为热炒的话题。但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觉得,即便是新政,可能效果也不大。至多是房价不再继续上涨,而不会惨跌。
东京的这个家庭故事就突然跃入脑海了。东京上演过的故事,香港故事上演过的故事,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相信会在北京会在中国大陆上演?08年底我看媒体的一片炒作还是如何过冬,09年开始大家就开始炒着房价和通胀了。宏观经济这一轮景气甚至是过度景气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动力何来?是否可持续?我不知道。我之前一直觉得北京的房价高是因为热钱多,国外的国内的都有,对于投资性牟利性的资金来源来说,再高的价格都不高,只要肯有人继续接手。但是最终这种动力消失之后呢?谁能明确的告诉我,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呢?
这些事实就是那种让人挠头的信息了,确定性的答案或者说原因肯定是有,但却没人能够在事先预见到。
08年底,看《中国企业家》,讲了一家香港企业的故事。它跟大陆企业相比就更会过冬。它的老板曾经经历过香港房价的过山车时期,活下来之后,发誓再也不碰房地产了。
校内上时常有之前的同学贴结婚照婚纱照蜜月照。之前没什么,突然今晚想起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个电影里头的那个年轻的结了婚不继续学业的女学生。她跟丈夫是恩爱中结婚的。结婚之后成为了当地的模仿小夫妻,两口子还专门被杂志拍照上杂志秀恩爱。但繁华甜蜜的背后,故事真多。
我突然害怕,秀完这些东西之后,人生还有什么可秀的?
北京的房价
之前看村上龙的《最后的家庭》。其他的细节不提,爸爸在即将失业前的算计很有意思。当时他知道自己要被炒鱿鱼了,于是开始在自己租来的房子里面算到底还有多少存款。一个细节是,他算来算去,那套当时在东京房价最高时买回来的房子,现在已经跌去了一半还多。而现在卖出去,即使是之前已经还了十几年的贷款,还要赔钱进去。当然这个故事的结局不错,但房子卖掉之后,他们家的确没剩下几个钱——在拿到失业救济的前提之下。
这个故事当时看完了没什么印象。后来我们杂志和新世纪都在做房价,所有的媒体都在做房价,一时间的新政策成为热炒的话题。但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觉得,即便是新政,可能效果也不大。至多是房价不再继续上涨,而不会惨跌。
东京的这个家庭故事就突然跃入脑海了。东京上演过的故事,香港故事上演过的故事,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相信会在北京会在中国大陆上演?08年底我看媒体的一片炒作还是如何过冬,09年开始大家就开始炒着房价和通胀了。宏观经济这一轮景气甚至是过度景气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动力何来?是否可持续?我不知道。我之前一直觉得北京的房价高是因为热钱多,国外的国内的都有,对于投资性牟利性的资金来源来说,再高的价格都不高,只要肯有人继续接手。但是最终这种动力消失之后呢?谁能明确的告诉我,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呢?
这些事实就是那种让人挠头的信息了,确定性的答案或者说原因肯定是有,但却没人能够在事先预见到。
08年底,看《中国企业家》,讲了一家香港企业的故事。它跟大陆企业相比就更会过冬。它的老板曾经经历过香港房价的过山车时期,活下来之后,发誓再也不碰房地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