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峨眉山月歌》,是他年轻刚出四川时写的: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那时候李白还没那么狂,上顶天,下踩地,中间不鸟土皇帝,他只是一个追梦少年。站在离开家乡的船头,回望渐行渐远的峨眉山,虽然秋风萧瑟,只有月影相随,但他内心还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相信走出世界天地宽,有朝一日自己一定会衣锦还乡,像月亮一样照耀峨眉。所以虽然是离开家乡,虽然川江湍急,但他的心情是微笑的,像江水里的月亮,像大唐盛世的安详,有留恋,有怅惘,更有萌动少年心的微微荡漾。
虽然已经二十多岁了,但是初出远门,他也是想家的。刚出三峡,他就给写了一首没有送别对象的送别诗《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年轻人初出茅庐,他还没有太多朋友,可以一起喝酒,一起畅游,一起在杨柳依依的春风下高歌送别。所以他把这首诗写给故乡。只有故乡的长江水,一路陪他一起走。但他并不孤独,因为他隐约看得见,光明的未来在向自己招手,无数的朋友、无数的事业在向自己招手。
当然也有非常想家的时候,顺流直下,很快到了扬州,这座繁华的城市令他大开眼界,原来外面的世界可以如此精彩。白天的活动充实而忙碌,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成为这世界的主人,能否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绽放光彩,心情忐忑而局促。到了晚上,他依然夜深难寐,只有独对明月时,才心情稍静,才能抽空想念万里之外的家乡,于是有了《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有了自己追求的事业,朋友也渐渐多了,还在外地结了婚,生了娃,那个遥远的故乡也就越来越远了。他的诗越写越好,诗里有山也有水,有故事也有酒,还有一堆酩酊大醉的好朋友,大家的心里都装满了豪情,装满了天下,似乎都忘了家乡的月亮,哪里的月亮不一样?难道天底下还有第二个月亮吗?
从二十多岁离开故乡,他可能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中间几十年,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名山大川,中间也许想过回家,也许没有。但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后半生离故乡最近的一次,竟然是犯人的身份,被流放夜郎!当漂泊一生的游子终于再一次走过故乡门前时,竟是如此的灰头土脸!三峡还是那条三峡,峨眉应该也还是那座峨眉吧,可惜我的路线不能再去看一眼峨眉山了,月亮陪我走了那么久,它没变,我老了。
好在故乡并没有亏待他,穿过了三峡,在家门口的白帝城,他终于得到了赦令,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却不是回四川,因为他的家人此刻还在庐山。生长的故乡固然美好,家人所在的地方,却更加令人魂牵梦绕。
于是他一大早就动身出发,再一次通过三峡顺流而下。此时此刻死里逃生的心情,他唯有用诗来表达,《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到了江夏,当心情和气氛终于不再那么紧张,终于又平和了那么一点点时,他遇到了一位老乡,这位老乡是一位僧人,却有幸得到了皇上的赏识,马上就要去长安赴会了。这条路,正是他年轻时走过的路。他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的影子,但他决不能让自己的挫折来影响朋友的心情,于是他又写了一首《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祝朋友一路顺风,鹏程万里,最后却悄悄的留了个尾巴,希望朋友在功成名就之后,能够不忘初心,再返峨眉。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滞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