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學術概論》及《經子解題》札记
先秦學術概論 書《上編》後 竊觀此書《上編》五章,雖未有一語言及章實齋,而多陰用其說,陽更其貌,第四章尤甚。第五章前半可與適之、芝生《哲學史》及《三松堂自序》相參。又,依其體例,似第二章言“因”,第三章言“緣”,而審其所述,似與“緣”無涉。 書《道家》後 吾於老莊之書,雖讀而不精。誠之所論數條,似不可確信;待異日精讀《老》《莊》再議。又,莊書向稱難讀,《列子》節謂可取《列子》為參考,或可行。《楊朱》一節,全取材《列子》;而芝生《哲學史》已論當取材《呂氏春秋》。即以為非當,不知何以不論。是書以道家居首,並謂“實為諸子綱領”,又列管、鶡於其中;皆可商議。孔、《老》孰為先後?芝生、適之嘗有爭論。是書不著一字,殊為遺憾。 書《儒家》後 余素不治經學,故其論孔子六藝者未細讀。而論孟、荀,亦皆人所常言,未見有發明處。唯“出乎禮則入乎刑”一語,於觀荀、韓之傳承或有啓發。 題《先秦學術概論》書後 是書《下編》自法家以下凡十章。余於農家所知較少,讀之較細;餘者皆大略一觀。是書宜同適之、芝生《哲學史》視之:但觀大略,細讀某家時,檢閱為參。其所述似但略盡各家大旨而無多發明。吾國學術,典籍之豐,不可盡覽;後之精讀者,數家而已。是書如畫圖,而實景不可遍覽,豈不可嘆歟。 經子解題 書《論讀經之法》後 余素不讀經;即讀其書,亦同集部視之,並以之明訓詁也。植是故,經學流別或不必悉知。又,向之讀“經”,未嘗及於三《禮》,以為史料、政典之書,可備以查而不必細讀。今觀之,《禮記》數篇或可一讀。至若《爾雅》,苟非遍覽經、子,讀之亦勞而無功;備查足矣。 書《晏子春秋》後 竊論當隸史部。又,觀其書,未知何以“足資參訂”。 題《經子解題》書後 《經子解題》誠為初學之津逮,尤勝後出之《概論》也。《概論》蓋本《解題》而作。《解題》作時,有適之《哲學史》,而芝生尚未著書。故其駁適之之處間或有之,而未嘗論芝生也。又,吾於是書莊、荀數章讀之較細,並有筆記。餘者則大略一過,或以其論說平常,或本不欲讀此家之書耳。
又,此版本標點不精,錯訛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