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品尝法式甜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如果有人说法餐属天下第一,我是不服的,毕竟我天朝佳肴之多滋多味是他国美食难以企及的;如果有人说法式甜品敢称第二(当然自信的法国人并不会如此谦虚),没人敢称第一,我是百分百服气的。

每当踩着鹅卵石路踏过法国的街巷,瞥过明净玻璃窗后精心摆放的甜品,无论是食材选用,还是造型设计,都处处透露着法国人的精致,将甜品从舌尖的享受升华成视觉味觉的双重盛宴。还在纠结卡路里是否爆棚时,双脚已被按捺不住分泌的多巴胺驱动着迈入了甜品店中……
在法国,boulangerie与pâtisserie中均可寻见法式甜品的踪影,但boulangerie主营面包,指面包店,精益求精的法国人认为,最好的甜品应在专营甜品的pâtisserie中觅得。
一人觅食虽自由,但两人共享才能品尝更多的美味。抱着这样的想法,作为在里尔已驻足七月的“东道主”,向刚到里尔的Christy抛出了橄榄枝。两人一拍即合,随即开拓了这场以甜品为名的里尔探索之旅。这场探索之旅不仅发掘了法式甜品的美味,更是发掘了同伴的所思所想,处处带给我惊喜。

必须涉足的是里尔久负盛名的Meert,据传从1761年营业至今,从门面繁复的雕花和店堂里满是斑驳的镜子便可感到深深的历史感,仿佛百年前穿着紧身衣和裙撑的女士从身旁走过,轻撩裙摆,在那面大镜子前坐下,打量自己后对着侍者点单……

置身店堂中,品尝着也许百年配方依旧的华夫饼(gauffre),仿佛味蕾的享受从未变过。这也许便是美食的魅力,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唯有独特的珍馐,才经得起时光的磨砺,依旧在舌尖上雀跃。

无意间与Christy谈及历史,也许是偏见作祟,我从内心感到诧异,外表是一个典型西海岸出生的ABC,健康的小麦色皮肤,笑起来藏不住的洁白牙齿,偶尔用带有台湾口音的普通话柔柔地说起自己的父母——却对历史情有独钟,偏爱南北战争和林肯,谈起读过的书时滔滔不绝,从年少偏爱的小说到如今的历史传记。
不由想起遐借我的《西班牙旅行笔记》,其中将历史巧妙地融入了作者的足迹中,使得我在踏足西班牙时,看到的不仅是那美轮美奂的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的融合共存,还有背后“城头变幻大王旗”西哥特人摩尔人基督徒的权力更迭及西班牙内战的惨烈……那些建筑不再只是手机里的内存,更有了缅怀唏嘘惊叹敬佩的思绪。
与Christy分享历史带给旅行的魅力后,便聊起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一起与作者产生共鸣,旅行不应只是拍下照片好发朋友圈,而是一同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享受当下的视觉听觉味觉或嗅觉体验。

谈论间,心仪的甜品从菜单的文字叙述幻化成精致造型,挑选的茶也配着巧克力一起送至桌前。在点单时,发现许多的茶品均以中国茶作为底味,却佐以不同的香辛料,与我们欣赏的纯粹茶香截然不同,的确透出一种法式的中国风。想起在枫丹白露看到的中国馆,当年掠夺的青花瓷瓶却配上了烛台,与满是玉器古玩却摆列无序的红木橱柜,一起挤在狭隘的空间里,在繁复花纹壁纸的衬托下,令我五味杂陈,颇为心酸。
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呢,家具城里宣扬的欧式家居被洛可可风格充斥着,而我所见的法国人的家具却是线条流畅,被时光打磨得光泽圆润。我们对各自文化的理解常常充满了误解,带着我们自己的审美,自己的文化烙印……而我更想接近原汁原味,了解另一种真实的文化。

由于我们钟爱水果类不甜腻的甜点,于是点了草莓奶油酥皮(religieuse)和lou lou rose。Meert的religieuse将一大一小两个酥皮球改为了一个大酥皮球和一个马卡龙,代表修女的身与头部;lou lou rose则是将马卡龙的夹心层配以覆盆子、荔枝、玫瑰酱及鲜奶油。

Christy开始运用专业知识给我解构甜点的造型精妙之处,情不自禁地掏出随身速写本临摹起甜点的造型,给我讲述前一天她画速写的模特——一个拿着滑板看着手机似乎在等同伴出现的法国小哥。还有她曾经做过的平面设计,表达的想法以及当时的灵感来源。我则翻出在旅游时临摹的建筑速写,跟她描绘着当时的情景!

思绪拉回甜品上,甜点果然不负众望,口感丰富,虽略有些对酥皮的酥脆度失望,但被鲜奶油中的香草籽治愈了;马卡龙,作为“少女的酥胸”,粉色的薄脆外壳与内陷的绵密,正觉糖粉甜腻时,覆盆子的酸甜力挽狂澜,正回味时,荔枝、玫瑰的香气就已荡漾开来……需要一口清茶唤醒沦陷的味蕾,再配上焦糖巧克力,瞬间被拉入了可可的海洋。

一抬眼,发现Christy并没有品尝她的巧克力,于是了解到她儿时不得不喝巧克力味蛋白粉来长身体的不悦经历——她并不喜欢巧克力。在我享受过这份巧克力后,表示此巧克力非彼巧克力也,尤其在里尔,离巧克力之国——比利时如此之近,自然需尝试一下。她将信将疑,品尝过后表示尽管不会马上转变对巧克力的看法,但这块巧克力并不糟糕。便说起她到法国后的一次尝试——第一次喝酒,果味啤酒,毕竟她还没到21岁,但在除美国外的世界各地都可以喝酒了……看着她讲着第一次喝酒的新鲜表情,聊到逢年过节长辈们喝酒时,总让小辈们拿着筷子嘬一口的童年经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竟毫无差别,不禁莞尔。
探索之旅的结局是在不同店家的甜点中徘徊,但甜点终究是甜点,适量即可,过量只能捧腹表示没有食欲吃主餐了,不吃主餐却总觉得一天不完整……曾经问法国同事,为何法国甜食如此美味,但糖尿病发病率却低于中国?答曰:适量即可。
甜点,小食怡情,大快朵颐则有些伤身,只是个引子,一个契机,比甜点更重要的是,享受与之一起分享的那时那情那景,改变曾有的偏见,探讨共有的兴趣,萌发新的灵感!与君共勉。
Lemon
不会救死扶伤的灵魂画手不是手摘星辰眸顾乾坤的好厨子
本文原创,如想转载,请获取授权。如擅自盗用,将严厉问责!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旅人說
公众号ID:travelwond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