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的西斯廷小教堂顶,绘有圣经壁画18幅。最有名的莫过于创世纪。上帝象征着大脑,亚当尚未开化,健美的身躯是没有生气的,手臂向上帝伸去,手指却柔弱地垂着。上帝的手臂孔武有力,竭力向亚当靠近。米开朗基罗描绘的即将开化之前的那一瞬间,将要触碰而尚未触碰的一刻。这一刻恐怕描绘了人所能经历的诸多困境,所谓柳暗花明,黎明之际,领悟之前,想要触碰却放手,乃至苦尽甘来,等等等等。象征意义之浓,让每个人看到之后能无刻遏制地联系自身,忽然觉得好像懂了些什么似的。
除却小学美术书,我第一次对这画有印象,是一部松岛菜菜子主演的日剧《魔女的条件》。日本人向来什么都敢拍,什么触犯禁忌就拍什么,出轨主妇绿茶婊,废宅男人加乱伦,本质上日剧的逻辑和他们的AV选材没什么差别。这部剧讲的是高中师生恋,是女老师和男学生一段没有结果的恋爱故事。创世纪作为一个意象在其中反复出现,女老师内心煎熬,镜头就切换到“创世纪”。男学生想追却不得,镜头又切换到“创世纪”。痛苦赋予人存在的意义,“创世纪”在这里是求而不得与“差一点点”,这让人的痛苦更深了。
来了欧洲之后,梵蒂冈的博物馆我去过了两次,没有一次不是真心赞叹外加精疲力竭。西斯廷小教堂是梵蒂冈博物馆里必去的地方,整个教堂只由米开朗基罗一人绘制。小教堂还没有我们学校的小礼堂大,但风格独特,我在别处见过林林总总几百处教堂,圣父圣子圣灵外加一堆圣母玛利亚的塑像配上镶金百合花,配方熟悉审美恶俗。但西斯廷教堂不同,可能只有它不同,这根本是米开朗基罗呕心沥血留下了自己的思想供你欣赏。四面墙围起来的一个房间,末日审判占了一整面,耶稣在正面墙中央,是健美肌肉块的耶稣,米开朗基罗把自己也画进了右下角的一副空皮囊。而你抬头,创世纪在天花板的中央,你盯着亚当和上帝那尚未触碰的手指,看着那悬而未决的时刻,似乎也吊起了你的心。一旦上帝触碰到了亚当,亚当就会被赋予智慧,从此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那一刻之后,会怎么样?” 所有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如果耐着性子看完天花板上的18副画,那你在成功获得颈椎病的同时,自然知道之后发生的所有事。但这重要吗?
悬而未决的一刻,吊起了所有人的心,这一刻,米开朗基罗亲自为命名,名为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