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天的信」从不曾想与你告别

阿心:
“我没的说了,再见吧。”
这是老舍的《茶馆》里,最后一幕,年迈的常四爷和同样年迈的王掌柜的道别时,说的话。
记得第一次看《茶馆》,是高中的时候,学校组织的,在人艺。
演员一般,名字都记不住了,再加上那时候年纪小,不太能体会这部剧背后的时过境迁与世态苍凉。
唯独记得这一句道别的话。
那是突然间冒出来的一句,前一秒,三位老人还在调侃各自的境遇。
突然间,笑声刚落,常四爷来了这么一句:“我没的说了,再见吧。”说完就真的走了。
我愣在那里,心想:谁会用“没的说了”来作别呢?
这一别,必定是永别,不会再见了。
我特别喜欢看文艺作品中告别的段落。
来不及告别,是常态。
所以告别才显得尤为珍贵。
读《树上的男爵》,最打动我的人物,是强盗贾恩·德依·布鲁基。
他从前是个让人闻风丧胆的人物,杀人不眨眼,善于隐藏,警察悬赏重金,也抓不住他。
他遇见了主人公柯西莫之后,爱上了阅读。
他痴迷于小说中的人物,贪婪地想要知道每个人物的结局。
后来,他被抓了。
正如电影《凯撒必须死》中,罪犯说的那句:我接触了艺术,才认识了真正的囚禁。
贾恩接触了阅读,才知道,自己从前的冷血,是如此荒唐。
他被判处了绞刑。
行刑前,他与柯西莫在树上告别,还不忘问及《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的结局。
“告诉我他的下场。”贾恩说。 “把这样的结局告诉你,我很难过,贾恩。”柯西莫回答,“乔纳丹最后被吊死了。” “谢谢。我也是这样!永别了!”他自己踢开梯子,被勒紧了。
雅克·德米拍过一部歌舞片,叫《瑟堡的雨伞》。
它的另一个名字更好听,《秋水伊人》。
讲了一对情人因为战争而离散的故事,多年以后,两人偶然重逢,做最后的告别。
这部电影剧情有点狗血,最大的亮点,是贯穿全片的旋律。
尤其是最后分别的一场戏,唱出了时过境迁后的释然与不尽的唏嘘。
旋律渐次恢弘,镜头徐徐拉远,一段爱情,消逝了。
结尾的那段配乐太美了,我曾经单曲循环了很久,每次听,都能看见那次离别。
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讲一个家庭的离散。
片中的儿子良多,与父母的关系紧张。
一家人磕磕绊绊,都有说不出的心结。
父亲想让良多继承自己的事业,母亲心心念念的都是死去的哥哥,而良多拼命想要逃离哥哥的阴影,无奈心力交瘁。
最后,所有的矛盾都消失于生命的必然终结。
矛盾没有解决,只是因为父母的死而消失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就像良多的独白:
三年后,父亲死了。 最后跟父亲的球赛也没有办成。 还有死前一直争吵的母亲,也追随父亲而去了。 最后还是没有坐过一次汽车。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却总是慢半拍。
库斯图里卡的《地下》,黑仔被朋友马高骗了一辈子,几乎荒废了整个人生。
可是,在马高被烧死时,年老的黑仔还是痛哭流涕。他高喊着:“噢,不,马高,我亲爱的朋友。”
马高坐在轮椅上,被大火点燃,轮椅逆时针旋转,像是回到他们曾经一起燃烧过的青春岁月。
最后,只留下一地时间的灰烬。
梁遇春写过一篇文章《她走了》,至于她是谁,已无从考证。
文章开始,他写道:“她走了,走出这古城,也许就这样子永远地走出我的生命了。”
写着写着,“她”不由得变成了“你”。
直到文章最后一句,“你走了,我生命的弦戛然一声全断了,你听见了没有?”
在篇末的小记里,他调侃自己,本来是写“她”,不想写着写着,就成了“你”。
他没有改,而是将错就错。
他以为,今日写的这些话,迟早免不了要被“你”瞧见。
阿心,看见或读到的告别,都是真实告别的预演。
我真希望我们永远也没有告别的时刻,永远也没有。
倘若必须要告别了的话,我只希望,我们没有错过那次告别。
并且,我们要开心地告诉对方:
今生无憾,来日再会。
子戈
7月18日
阿心与戈叔的一年之约,为你而写的365封信。
都收录在公众号:不如写信
(谢谢你来看我们~
子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香港游:当404博主来看404电影 (46人喜欢)
- 美国大片,死得难看 (26人喜欢)
- 最强春节档:中国电影又行了?! (92人喜欢)
- 万字解析:中国电影出了什么问题? (341人喜欢)
- 又一次因为海南,我原谅了海南电影节 (2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