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长安本一人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晴雯是黛玉的缩影。曹雪芹用晴雯之死暗示黛玉之死,用晴雯的娇蛮加深读者对黛玉娇蛮性格的印象,使缩影人物起到对女主人公的补充作用。本文无意于考证张爱玲的《金锁记》的哪个人物是与红楼人物对应,但是张爱玲在创作《金锁记》时确实有借鉴中国传统小说的写法,如开头借鉴了《红楼梦》的开头描写,用冷子兴戏说宁国府来介绍贾府诸人情况,《金锁记》借小双和凤箫的夜谈对姜家诸位主子的概况做了描述。而我在反复阅读文本,前后比较之后,发现长安的很多行为和心理应是张爱玲在有意暗示年轻时的七巧的样子。因此,我希望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这假设仅是我一家之言,不成体统):长安是七巧的缩影,她们二人的心理与行为互为表里,张爱玲在创作长安这个人物时,是希望她的某些行为和心理能为七巧这个人物的性格起到补充。七巧与长安实为一人。
长安是七巧所出,性格自然与她相近,我并不是说因为二者被设定为母女关系,“谁都说她是一个活脱的七巧”,因此她便是她的缩影。而是因为我确确实实读出二人在爱情上的心理和行为描写是互为表里的,甚至,可以说,这二人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长安是十八九岁时的七巧,七巧是四五十岁时的长安。下面我将列举几点二人互为表里的地方。
1、 爱情到来时的娇羞
(因还未想到描述季泽与七巧关系的词,这里暂时用“爱情”一词表示季泽对七巧的感情,下文童世舫对长安同。)
对于七巧而言,分房之后季泽的忽然上门算是爱情的到来。尽管想着自己在分家那天得罪了季泽,她还是“特地系上一条玄色铁线纱裙”。虽说大户人家的少奶奶见客确应换上待客的衣服,但是只要对比七巧见哥哥嫂子时的装扮就可以看出,张爱玲确实特意是在她见季泽时才多了这么一笔描写。这个和家常不同的穿法着实暴露了她心底对爱情的潜在的期盼。这是对女性在爱情来临时的心情的略写。
这样的心情有没有详写呢?这令我想起长安在相亲前,张爱玲对其装扮有过大段详写。制了新装,用钳子烫了头发,“从天庭到鬓角一路密密的贴着细小的发圈,耳朵上戴了二寸来长的玻璃翡翠宝珠塔坠子,又换上了苹果绿乔琪纱旗袍,高领圈,荷叶边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有学者用张书中的服饰描写来探究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服饰特征,不失为一门学问。然而这样繁琐的服饰描写在我看来更是一个将要去见心上人的少女的心情流露。女为悦己者容的程度足以看出对方在女人心中的重要性以及对这段感情的期望值。(此处不必深究长安的实际年龄,她此时虽是近三十,但因着之前并没有正式的爱情,且与社会接触较少,所以心理年龄可以归结为少女一列)
从近三十到近五十,从长安到七巧,张爱玲其实是想从时间纵轴上描写女性对爱情的憧憬的演变历程。女性对待爱情的期待有变化吗?在张爱玲看来,外在是有的。写一个近五十的人去见心上人,她当然只能一笔略写,世事的打磨让她不可能像年轻的长安那样做那么大的努力去装扮自己。但从“特地系上一条玄色铁线纱裙”到精致的领圈和袖子,时间改变的是憧憬的形式和程度,憧憬的内容从未变过。
2、 情迷时
季泽对七巧示爱时,七巧躲开了。张爱玲的聪明在于,直到最后她也并没有明确点出季泽对七巧的心意是真是假。读者只能从剧情的发展中猜测。这是对男性尊严和人性阴暗面的保护,她尽量避免去探讨人性阴暗面的一些东西。她只是简单地把生命这袭华丽的袍摊开来给世人看。我们在这里先不去讨论季泽对七巧是否是爱情。单看七巧的反应:“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细细的音乐是什么?是长安吹的口琴曲《Long long ago》吗?张爱玲在后文中是这样描写口琴声的,“为了竭力按捺着,那呜呜的口琴声忽断忽续,如同婴儿的哭泣。”这两处描写相距甚远,七巧听到的音乐也不是真实的音乐,但是口琴声确实暗合了七巧在情迷时的心情。断断续续的口琴声如同她的喜悦一样来得时而有时而无。她在克制,在“竭力按捺着”,像是半夜偷偷吹口琴的长安那样害怕被人听到。
而七巧也如同之前哥嫂到来那样,“你们来一趟,就害得我把前因后果重新在心里过一过,我经不起这么掀腾!”这就是她的性格啊。季泽表白之后,她又把嫁到姜家的前因后果在心里过了一过,“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和季泽相爱。——虽然隔了十年,人还是那个人啊!”多少女性在心软时也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呢?
长安在情迷时是怎样的呢?张爱玲用了“矜持”“怯怯”“缄默”一系列词语来写长安的表现,却对长安的心理着墨甚少。那么,她心理是怎么想的呢?去看七巧吧。长安是七巧的外在,七巧是长安的内在,二人唯有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在情迷意乱时的女性啊。然而七巧是不会相信十八九岁的她对待爱情是长安那个样子的吧,正如她“不相信她年轻时有过滚圆的胳膊”一样。
通过爱情到来时的娇羞和情迷时两个部分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七巧和长安互为表里。这个表里不是说七巧是为了展示女性心理而设置的形象,长安是为了展示女性行为而设置的形象,而是她们这两个人物形象时而甲为表,时而乙为表,在纵横交错的章节中互相补充,互相映衬,从而达到对女性更完满的心理意蕴的构造和揣摩。不只是这两个部分,在亲手结束爱情的部分,两人也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如同乐谱上的高音和低音一样交错,彼此填补未弹奏的空白。
-
石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30 17: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