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事】| 七月流水行(2)—— 成都二日
上接七月行第一篇之 —— 宜昌。
第二天晚七点半到成都东站。当然还是地铁。2号线到春熙路转3号线到新南门站。总计35分钟。成都之前按媒体云,刚水漫金山过,但等我们到时已一切太平。由于连日暴雨,终于不太闷热,也算是好事一桩,下了新南门站,走五分钟就到了预订的宾馆。是旅居德国的朋友推荐的,她之前公差时来过的朴院酒店。
宾馆并不豪华,价格中等,但装修风格简洁舒适。早餐区尤其nice。更重要的,卫生条件相当不错。隔日早餐时,边上的台湾游客也说,这个没什么星级的酒店比南京的五星酒店都要干净,开水壶都是亮的,不像南京有一层水垢。还有一个PLUS,是酒店下面就是一家全家超市,买点饮料冷饮什么都很方便。
到房间仍旧先洗澡(天天一身又一身汗,恨不得每次回来都要冲一次),洗漱完毕已经快要九点,大宝昏昏欲睡,无法再外出吃晚饭了,便拿出手机点外卖。25分钟后,快递小哥送来一客鸡汤抄手(馄饨),一客蔬菜包,一碗红汤肥肠粉。入乡随俗,也不管是不是太油腻了 —— 尤其是晚餐,大宝包掉了他最爱的馄饨系列。我一向自诩还是很能吃辣的,不过这碗肥肠粉吃下去还是烧了起来。🔥🔥🔥。
半夜时麦天到达。顺利“会师”成都。友人们都认为,带着孩子肯定要去看滚滚🐼。但时间有限,熊猫还是免了。比起熊猫,还是人文景点更重要些。
于是,旅行第三天/@成都的第一天,早上慢速吃过早饭后,接近10点出门去往第一站,武侯祠。
1.华西医院
天气不算太热,选择步行去武侯祠。风景在路上。
途中经过四川大学,及华西医院的口腔科。蓦然一望,看到高楼之中坐落着一幢中西合璧的古朴建筑,是为华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馆。博物馆门口有个洋人雕塑,出于职业习惯,某人又好奇心爆发,绕道过去看个究竟。

华西医院前身之一是仁济医院。在此不作赘述。总之,中国现代医学的奠基往往离不开这些不远万里而来的外国医生。当年,一个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医生能以一人之力,改变一方。譬如这位林则博士。而今,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

医院门口多是病患及其家属,拿着病例和放射片大大咧咧在路上走着。也是一种当地特色。
转过一条路,进入武侯大道,渐渐喧闹起来,昭示着旅游景点到了 —— 武侯祠。
2. 武侯祠/锦里
14年前第一次去成都旅行,我对武侯祠的印象除了建筑和塑像,就剩下了门口刚坐上出租车,窗口里就被扔进来一堆广告卡片,不凑巧“啪地”砸在脸上,好好的心情急转直下。而今武侯祠门口依然热闹,但发广告者已没有了。
门票60元/人。网络预先订可以便宜一点。走进去,主体依然如旧。有一部分在整修,游人如流,便显得有点拥挤。我之前在给大宝介绍白脸的刘备,红脸的关羽,黑脸的张飞和拿鹅毛扇的诸葛亮。于是大宝就照着这些特征去找了。结果,刘备还是白面书生,张飞也如我说是大黑脸,诸葛亮当然还是扇扇子,但是!关羽竟然不是红脸。大宝惊诧,红脸呢?
我:呃……你妈记错了。。。
此刻太阳冒出头来,空气中的湿度热度同时增加。退出,到隔壁的锦里。锦里虽然旅游万分,但氛围摆设还是有可爱之处的。找了家饭店吃了顿午饭,为了照顾小盆友,当然也要点些不辣的东西,譬如熊猫馒头之类的东西。午饭吃着吃着,餐厅舞台上开始了表演,最吸引大宝的当然是变脸了。变着变着变成了机器猫。好吧。。。= =
旅行的心情一般总是和当时兴趣挂钩。14年前,我还算是个三国迷。彼时的武侯祠就差不多是圣地般的存在。正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但是年岁渐长,倒不是不为孔明这样的人不再感动,而是觉得光有感动有什么用?或者说,历史上凤毛麟角出现了几个“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并无助于改变社会性质。过了多少年,仍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们的希望总还是“青天大老爷”,真正可以聊赖的法制社会,依然形同虚设。
3. 人民公园喝杯茶
由于吃得太饱,再次选择步行。人民公园很热闹。
在荷塘边的茶馆入座,隔壁的抽烟男子此刻也应景地离开了。大宝开始画画。我们喝茶。期间有掏耳朵的师傅来兜生意。我还是觉得有点奇怪。
收拾茶摊的人把茶盏里的剩茶往荷花池里一倒。引得锦鲤攒动。也是随性。
边上的大叔大妈边大声聊天,边把瓜子壳儿吐一地。— — 应该说,很多人会更爱环境清雅,一尘不染的茶馆。不过这样的茶馆,大概才是“真实”的某种。
喝完茶,天色渐暗,观瞻了一下四川保路运动纪念碑,地铁回酒店。在转角处某小饮食店,给大宝买了一杯黑米粥。老板娘大概压根没觉得我不是本地人,带着好奇操着方言问了我一堆问题。
第一天到此结束。唯一要说美中不足就是中饭吃得太晚又太饱,于是晚饭全然没了胃口。这一情况持续到结束成都之行,以至于我本来想要吃一顿火锅之类的,结果没达成。
4. 杜甫草堂
旅行第四天/@成都第二天。
这天早饭吃了碗现做的面 —— 经过数日调节,终于可以早饭吃面了。本来天气预报说会大暴雨之类的,结果迟迟不下。我们在无比闷热中逛了杜甫草堂。
麦天说他过去在成都逗留的半天里,只逛了杜甫草堂。但是什么都记不得了,只记得有个很消瘦的杜甫塑像。我好像只记得所谓的“茅屋”,还有一些纪念的诗词碑刻。这回算是好好逛了。
不得不说,这所谓的草堂故居也太不走心了,里面的家具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大宝在“草堂”逛了一圈后,提出问题:杜甫不洗澡吗?怎么没有浴室?
我: ……古人不常洗澡的,不过这边上不是有小溪吗?杜甫可以在小溪里洗。。。
大宝:冬天也在小溪里洗?他会冷死的。
我:(K,要不要这么认真呀?!)卧室里应该也是有个浴桶的。
大宝:可是我没看到呀!
我:……(你的方脑筋到底遗传的是谁啊。。。?)
……
还是看看荷塘锦鲤吧。不要把它当作草堂故居,就当一个公园。

有个陈列馆里是各名人参观照。法国人奥地利人倒是来得比较勤快。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的留言还展示在橱窗里。麦天又仔细阅读了一遍,意思大概是“很高兴看到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能在本国得到和他荣誉相匹配的尊敬”。
草堂角落挖掘出一个唐代遗址。意思就是证明老杜的确在这里生活过。其实中国99%的名胜古迹,不过是借尸还魂。杜甫是否真的在这里生活过,对普通人而言,也根本不重要。我们,往往也只是想借着那些遗留下的文字传说,让这平平无奇的眼前景观变得富有感情,而已。

终于一片乌云压顶,眼看一场大雨要下来。出门走了几百米,到陈麻婆豆腐店。等位的人挺多,等着等着开始下雨,轮到我们时已经过去半小时。此刻也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龟速地吃完饭,接近四点。雨也停了。更湿更热。四川省博物馆就在对面。还是去博物馆避暑。
5.四川省博物馆

说实话,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不太合理。走上走下很不方便。很多时间浪费在周边无一物的空荡环廊的行走中。上篇我提到在建的宜昌博物馆新馆,联系此建筑物,我很担心国内的博物馆都爱走这种大而不当的套路。
比较喜欢的是1F的汉代陶器石器。无论温度,布展,解说(可以自己下载),都相当合宜。

2F的亮点是张大千艺术馆。藏品甚众,当然也是对“五百年来一大千”的一种礼赞了。然而本人对大千先生在莫高窟的所作所为,站在艺术史角度无法多评论。
参观越往上,空调就越不给力,总之越走到后面,越闷热无比。布展也越来越粗糙。文创之友当然要关心一下博物馆商店,我逛了一圈觉得缺乏真正原创的作品。作罢。最后蒸了一脸汗离开。
总体感觉,省级博物馆不应该只是这样的水平。每个展厅都应该达到1F的质量,才差不多。(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我的标准也会有出入。譬如大家都觉得很好的陕博,我去过两次都觉得布展配不上藏品。印象中最好的省级博物馆还是新疆博物馆)。
-----------------------------------------------------------------------------------------
公交车+地铁回到宾馆,度过在成都的最后一夜。看着天气预报里不容乐观的明后两天,还是打消了去峨眉山的原始计划。改为青城山都江堰二日。且退掉了原定三天后早上去洛阳的高铁,改为两天后下午的高铁。—— 铁路还是一如既往要称赞的。比以前真的要好太多了。
下一篇《青城山,都江堰》。也是故地重游。
林雁飞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游事】|补记台湾 (1) — 从台北到高雄 (3人喜欢)
- 【家事】|一个🤪的长周末 (6人喜欢)
- 【故事】|他从南宋来(91)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