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
昨天走路急了点,打滑了,差点摔倒,对面大妈脱口而出“慢点儿”,又到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借书卡丢了,后面大哥拍了拍我肩膀,指了指地下的卡,女游客上了公交车,拿着五块钱犯难,票两块不找零,对面大妈说“我给你换吧”,这几位都是普通的北京人,他们体现了北京的一个特点,外冷内热,有时候态度甚至粗暴,但是心肠还是厚道的。当然了,一个地方,总是什么人都有,要概括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那估计得社会学家出马,不是几篇文章能够做到的,本文纯属闲聊。
至于《邪不压正》里的北京,是1949年前的北京,如今到南北二环沿线,前门往南一带,还是能感受到这种风情的,当然,有些破败,毕竟北京如今这么international,老北京们还是活的很压抑的,没钱改善生活,街面黯淡萧条很多。张北海写了很多情怀的东西,然而现实就是北京的七环都造好了,南边是平房,北边和平里一带、东边慈云寺一带、南边光明楼一带等,是七十年代的老砖楼,三层四层的都有,所谓赫鲁晓夫公寓,劲松、东三环、北三环一带,则是80年代、90年代的楼居多,五层起,还有二十多层的,方庄、亚运村呢,就是90年代的代表,开发较早的地带,四环外,基本上就是新楼了,不乏香榭丽舍、纳帕谷之类的代表人民群众美好追求的楼盘名字,这也是时代风气,现在叫个红星小区,忒落后啦。北京是一个杂凑的城市了,这也是现代城市的普遍特色,不那么规整了,唐代的长安、明清的北京,那是另一个时代的秩序了。
扯了很多,纯属练手。北京小吃并不好吃,北方的小吃其实大都不好吃,太饱人,北方是缺乏这种“吃着玩儿”的文化的,当然如今的年轻人会了,有几个奶茶店天天有人排队,这玩意儿也值得排队么?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成年人是弱势,最强势的还是婴幼儿,婴幼儿还没啥文化,所以现在的风气就是没文化,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