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写篇中学生作文那样的空洞东西吧
和大学同学聊了好一会儿。恭喜同学事业上有所突破。同时恭喜自己又双叒叕被用力Judge了。😂 现在需要个树洞。乱写几句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追根究底,也都是自己选择的累积——站在每一个做决定的当下,内心中最迫切的选择——尽管有些看上去不完美,但这一点都不妨碍我们走向各自的罗马。(也许你的罗马我压根儿不想去。反之亦然。) 譬如从没想过会作全职妈妈,结果不但作了还作了很多年。有记忆以来的每一个五年,时间都给了我足够多的惊喜。(从来都是惊喜,从来没有惊吓。用个很俗套表达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干嘛不呢?)我需要给我的小孩子美满的家,很多很多的爱,足够多的陪伴和倾听。就像我和我的先生曾经被给予的那样。这才不是光阴虚掷(我可不忍心把小朋友最初的人生记忆托付给领工资的陌生人)对我而言这实在比增加职场含金量或者积累银行卡上的数字重要太多。听上去虚头巴脑,但我确信这关乎爱的能力,幸福的能力,快乐的能力,包容度,同感心……其实仅仅做一个“比较好”的全职妈妈,也比升职加薪难多了。有妈妈照顾的小朋友很幸运啊,更幸运的是可以放下其他专心陪伴的老母亲。而且离开几年而已,会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不觉得。这么点自信还是有的。
至于“爸爸去哪儿”。家庭的平衡并不在于家务育儿是否五五开,也不在于谁主理家庭财政(难道没人觉得工资卡“上缴”这件事有失信任和尊重吗?)。而在于,能不能放心大胆地给彼此爱与自由。除我外,没人有资格质疑他为家庭的付出。他是非常出色的老板丈夫和父亲。如果我站在他的位置,自忖做不到那么好。同样如果他站在我的位置,也做不到我这么好。这不过是现阶段最理想高效的分工,而不是什么“男人背后的女人”这样的浆糊逻辑。谁也没站在谁背后。让人安全舒适的共同体,需兼有坚硬的外壳和柔软的内核。 没有长辈帮忙照顾小朋友,怨言当然有过。但孩子是我的,长辈帮是情分,不帮才是本分,这难道很难理解吗?他们也都还年轻啊,尚有自己的事业要追求,还远比我们缺时间。为什么说自己的时候就大谈“自我实现”,而谈及长辈的时候就一边要求他们放弃事业或者休闲承担养育“我们”子女的责任,一边抱怨他们在养育方面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呢?
这不公平。这种想法当然可以被解读为很学院派的…迂腐,或者别的什么。但不公平就是不公平。 如果你想,请尽管奔跑,翻腾,跳跃,追逐自己的所想所愿。
但我不跑,不擅长,长跑让我窒息。
自诩好脚力,慢而稳地走才是我的长久计。我还须走得好玩,时不时停下来看鱼摸螺,舔一舔天上落下来的雪。这是我的福气。一路都走得挺好的。就继续这么走呗。 多元世界。大家没必要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