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饭圈本质亦不过是社会的缩影,想要在云谲波诡的局势中掌握主动权绝非易事。这几年的饭圈经历让我充分见识到了舆论之汹涌,人心之多变,真正感受到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个词并非空谈,抑郁症似乎成为了一种职业病。
舆论的发酵通常需要一个供其生长的环境,常见于贴吧知乎等可以集中讨论的社区,平日里每每小打小闹,造谣诽谤者活跃不息,谎言若被识破则生事者受嘲,反之则无辜者任人唾骂。退一步说,就算所说内容为真,发起者往往也不是真心想谈论此事,断章取义的询问遇到不加求证的看客,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里要普及一个知识点,即所谓的“节奏”。节奏是一个典型的饭圈用语,常用搭配为“带节奏”,比喻某个人凭空捏造或扭曲事实,散播不利于某个偶像的言论,意在损害此偶像的名誉。
今年河圈最大的舆论反转事件发生在6、7月,然而就在3月份的时候,此偶像还占据着舆论的道德高地,几乎是人人夸赞,接下来的四个月却暗流涌动,6月的导火索点开了积怨的炸弹,之前捧她的人如今贬损起来倒也是毫不吝啬,每天在论坛闲逛都能刷出关于她的节奏。我在震惊中恍然悟到事情的真相是次要的,吃瓜群众的情绪才是影响局势的根源。围观群众大致被我分为三类,一是顺应风势的墙头草,也是人数最多的一类。他们通常为情绪所主导,并不会去详细分析偶像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就人论人;而是怎么爽怎么来,价值观“黑白分明”。只要一个人在舆论中处于下风,便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从前的种种夸赞转瞬即忘,诛心式发言是他们的代表。二是强装理中客。此类人比较难以辨认,长篇大论字字真情,句句都看似有理,让你看完后只想将此篇回复顶到热门。等情绪冷静下来,稍想片刻,不过是就事论人而已,其论据也是事实中夹杂着脑补,煽动情绪的功力要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第三类人最为稀少,他们为人小心谨慎,就事论事,评判人时则综合考量所论之人的过往种种典型事件,不盲目捧高也不肆意贬低,甚至间接鼓励你要有自己的思考,令人十分受益。
反观自身,也不过处于一二类人之间,因此四处寻找第三类人的答案,妄图从那儿得到真理。仔细想想,在我尚未做到完全独立思考前,至少要做到管住自己的嘴,宁肯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也不做认为雪崩与己无关的某片雪花。要知道随口一句轻飘飘的话,也许换来的是他人数不清的深夜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