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想“出家”,师父说你需要去静静了

一心:师父,我发现最近“丧文化”像病毒一样流行,很多年轻人没有目标没有希望,每天都不想上班,甚至不想恋爱不想结婚,有很多朋友跟我说他们想去出家了。
师父:一心啊,你的朋友们是真的想要出家还是逃避现实呢?
一心:师父,我觉得他们有点像“看破红尘”了,电视剧里不都是这么演的吗?对现实失望后都去出家,遁入空门,从此过上无欲无求的一生,没有痛苦,也没有烦恼。
师父:一心啊,真正出家的人,需要立大志向,发大菩提心,修学佛法,想要通彻觉悟生命的真谛。
“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只是电视剧的谎言罢了。
曾经在香港版《笑傲江湖》里饰演出“林平之”的何宝生在阪依佛门之前是香港宝生银行的大少爷,家族总资产高达267.4亿港元。 曾经有一度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传言说他喜欢赌博,曾经一夜输掉了一个亿。 后来在朋友介绍下对佛经产生兴趣,从此变了一个人。 他说:“自从信了佛以后,对任何事情都看开了。以前自己比较偏激,个性悲观,现在学会了豁达,对名利二字已经不放心上了。” 自此,何宝生从自家豪宅搬了出来,租住一乡间简陋的木屋中。每日粗茶淡饭,修身养性。露脸最多的就是参加一些慈善活动,为基金会筹款,去资助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2005年9月,何宝生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佛教考试,一个月之后才被允许剃度出家,点上12点戒疤印。
一心:噢,我知道了师父。像何宝生这样的人是真的在佛学中参悟到了人生道理,最后出家也是为了通过修行减轻自己曾经犯下的罪孽。

他的出家不是为了躲避世间的烦扰,不是为了想过没有烦恼的日子,而是真的想要修学佛法,通晓生命的真谛。
师父:是也。
一心:对了师父,我在看一些关于“何宝生出家”的新闻报道时,有说到他这种出家人过的日子都特别苦,真的是这样吗?
师父:我们修行讲的是离苦之道,懂得看破放下,明白一切皆幻,不执着。
如此,又何苦之有呢?
每天早晨,寺里僧众们会聚集大殿做早课。早课通常的念诵程序就是《楞严咒》、《大悲咒》、《小几咒》、《心经》、《赞佛偈》等。 每天食用早粥之前,众僧们都会集中思想作“五观”,也就是五种思想:一观食,思量食物来之不易;二观身,思量自己的德操,如何补不足;三观心,即观想如何防止贪心而不犯过失;四是正视良药,即把吃饭视作吃药一样,为了滋补身体;五观成道业,把吃饭看成修行,吃饭是为了道业。 到了晚上,还有做晚课。仪式与早课大致相同,只是经文会有区别。晚课分为三堂功课:一堂念诵《阿弥陀经》和佛名;一堂礼拜88佛和念诵《大忏悔文》;最后一堂是放蒙山施食,这是济施恶鬼的一种仪式。
一心:师父,原来出家人的生活是这样的,无论是诵经还是吃饭,僧众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念自己的心,这难道就是佛学上讲的觉悟的方法吗?
在自己的吃饭穿衣,乃至诵经中去悟,看自己怎么用自己的心,会用的,就能得到清净心。
心清静了,就不苦了是吧。
师父:如是!万法唯心所现。

一心:我知道了师父,就是说“心”就像纯净的水,很容易受污染。
当我们的心被贪﹑瞋﹑痴等烦恼染污后,就好像自己给自己筑了一道围墙,使得我们不能看清楚墙外事物的本来面目,从此以后,我们便无法了知真实世界。
其必然结果是当我们这颗心和真实世界相接触时,由于贪瞋痴等自私的观点的影响,产生种种分别,因而创造了一个与本体世界面貌全非、颠倒梦想、虚幻不实的现象世界,这便让我们在虚假的世界活得很累。

所以他们沉浸在“丧文化”的痛苦里,是因为被贪﹑瞋﹑痴等烦恼污染后的“心”给蒙蔽了,活在面目全非的现象世界里。
而他们想要解决烦恼最应该做的是让自己的心清静下来,而不是想着逃避,是吧师父?
师父:如是如是。
一心:感恩师父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