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观众跟不上姜文飙车
昨晚看的《邪不压正》,想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就像姜文扮演的蓝青峰很难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
一 也许姜文根本就不在乎观众评价,他只要自己玩嗨了就行。尽管不少导演对影评人不感冒,但在电影里直接怼还是见所未见,但姜文就敢在电影里设置一个太监影评人,只认识五个字就成了首席影评人。这个人物和桥段是扮演者,也是编剧,影评人的鹦鹉史航自己写的,也不知道史航是几个意思。 从人物的戏剧功能上说,史航扮演的潘公公这条线完全可以拿掉,除了吐槽影评人实在看不出作用在哪。在一部民国年代戏里如此跳戏,直接点评现实,真不知道姜文和影评人拉了多大仇恨。 这只能用任性来解释。
姜文的电影向来就是这样,喜欢的夸到天际,不喜欢的,踩到烂泥里。这可能是姜文的宿命。 发生在姜文身上的特有现象其实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造成。艺术是口碑,商业是票房,能把艺术和商业平衡好的导演,放眼全球,也是屈指可数。 姜文是一个作者型导演,表达欲望极强,其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为他奠定了口碑,被誉为中国电影英雄。 他的《让子弹飞》赢得了口碑与票房齐飞,对后续电影必然有一定的票房期待,所以《一步之遥》保底票房10亿,但他没有好好去讲故事,观众看得上气不接下气,不买账可想而知。 这次《邪不压正》在讲故事方面比上一部要流畅清晰一点,但跳跃的地方依旧不少,让人云里雾里。 不止一次,我听到后面的女孩子嘀咕,这是啥玩意呀! 不止一次,李天然与关巧红在屋顶尬聊,我听到观众在叹气,恨不得手里有遥控器,按下快进键。 这些表现,都说明剧情没有抓牢观众。 编剧也好,导演也好,都应该经常到电影院像普通观众一样去看电影,研究观众反应,一定对创作大有裨益。 当然,姜文可能不屑于这么做,因为他已经修炼到不大在乎别人怎么看的境界,他要的是在电影里放飞自我。所以,有时候让观众燃到爆,有时候又让观众懵到黑眼圈。 但另一方面,姜文毕竟是一个老司机,不管他怎么任性,功力都在那儿。就像书法高手写字,即使是用一根树枝,出手依旧不凡,法度和风格都在。 整个电影的节奏,整体上依旧是姜文风格,凌厉明快,大部分时间节奏亢奋,几乎失控,感觉像坐过山车。 几个男性角色对手戏,说话节奏调调一听就是姜文调教过的,是姜文的另一个面貌,一句赶一句。只是彭于晏的台湾腔很吃亏,让人感觉跳戏。 西方谚语说,如果你只有锤子,那么所有问题看起来都是钉子,你会忍不住敲几下。 姜文的风格就是锤子,故事,演员,对白,他都会敲成姜文式的。 用电影里台词说,“讲究”。因为讲究,才值得玩味。 二 张北海的原著小说《侠隐》,前段时间读了一遍。小说讲述民国年间最后的江湖复仇故事,个人恩仇,民族大义,尽在其中。将老北京的城市格局,市井闾巷描述的极为详尽,如同老北京地图,无形拖慢了叙事节奏。 复仇只是一个酒瓶,装的是张北海怀念老北平的酒。 姜文对小说的改编如同对原著的叛逃,只保留了江湖复仇的故事框架,人物和情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节奏上更是快了许多,。小说从李天然回北平开始,对屠杀师傅全家并没有着墨。但电影上来就是一场屠戮,漆黑的弹孔,砍飞的头颅,喷溅的血浆,让人猝不及防,和昆汀的暴力美学毫不逊色。 死里逃生的李天然目睹了师父一家惨遭屠杀,故事方向、人物目标已然建立。 机缘巧合的李天然在美国学成文武艺,带着组织任务回国复仇,恰逢七七事变前夕,国仇私恨纠结在一起。 你以为大侠会像悟空那样“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从灵霄殿砍到南天门”,然而不是,见过屠戮的李天然内心充满恐惧。这一点和小说中的李天然很不一样,小说中他行动谨慎,思维缜密,按部就班推行自己复仇大计。 这样大幅改编让电影成为一个少年成长故事,加大故事鸿沟,让人物弧光更鲜明。 电影最后蓝青峰说,你救了我一命,我也救了你一命,你不要喊我爸爸了,你也要有自己的孩子。这才是电影的题眼所在。 这是一个讲述告别少年的故事。电影中的唐凤仪、关巧红都是李天然的导师,一个是关于性的启蒙,一个是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 复仇只是一个酒瓶,装的是姜文告别的酒。 三 在故事结构上,电影是合乎法度。复仇是可见目标,恐惧是内在困惑。大仇得报,困惑就没有了,少年完成了成年礼,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讲故事的一个黄金法则是故事简单人物复杂。电影中复杂人物太多,关巧红、蓝青峰足够让观众烧脑,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写成长文分析。 在银幕上,所有人物都是现在进行时,都带着他们的前史而来,动作、台词都是人物前史的连续反应,不会像小说那样插叙补叙,这造成观众理解上的难度。 姜文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节奏又快,人物复杂,观众跟不上是正常的。 而姜文电影一时兴起的东西很多,编剧到了现场,还在改剧本。史航的潘太监戏,本来没有那么多,但史航要求加戏,就让他加了,这就是计划外的戏。 电影是一个需要通盘考虑的工程,临时修改难以顾全大局,节奏和逻辑性都会有变化,容易气脉不畅让人感觉疙疙瘩瘩。 这些都会造成观影不适。 姜文就是这样一个一言难尽的导演,才华和短处一样鲜明,他在电影里飙车,你能不能跟上似乎和他无关,他依旧像少年啦飞驰。





-
汤传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6 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