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世界杯,我在看什么
英雄迟暮,是时间对个人的坚不可摧,我们不必伤感;
纵使青春不在,足球的不老国度里,他们的故事会被后来者不断吟诵。
2002年:阳光灿烂的日子
2002年,初三。已经不知道是中考前的第几次模拟考,我还记得是因为当时的一个“大新闻”:常居年级第一的女生没有参加上午的考试,原因是阿根廷队没能从世界杯小组出线。后来碰见,她脸上的神情与她爱的“战神”巴蒂•斯图塔一样落寞。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足球的威力。

2002年,日韩世界杯,恰逢中国队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十五六岁的年纪,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拥有有限的自由空间,可以做出比一个小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比如买卡带和各种杂志,或是看几场球赛。
那是我的足球觉醒元年。贝克汉姆梳着莫西干头,一记圆月弯刀划出漂亮的弧线;罗纳尔多、小罗、里瓦尔多的“三叉戟”成就了五星巴西,却始终不是我的菜;土耳其创造的史上最快进球,也无法消解对韩国队黑哨的愤怒;98年世界杯并没有在小学生的我身上留下印记,法国队小组出局,只不过是世界杯冠军魔咒的开始。
那年以五粒头球收获金球奖的克洛泽被称作新一代“金色轰炸机”,他的后空翻庆祝,会在以后不断出现于世界杯的回顾集锦中。而克洛泽和德国队从此成为我的初心,虽然他们最终败给巴西的华丽与巨星风采。

2002年那个热闹的夏天落下帷幕,也宣告了我初中生活的结束。如果有时光穿梭机,我最愿意回到的依然是那三年。一切都是新鲜的,我开始拼命认识这个世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记忆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影。
2006年:圆满难圆
2006年,大一。那一年世界杯在德国举办,克洛泽的世界杯进球还在继续,回击了上届人们对他脚底功夫的质疑。但那年最闪耀的,无疑是即将退役的齐达内。
那个凌晨的宿舍,我和舍友坐到电脑前,戴上耳机静静观赛。我支持法国,她看好西班牙。其实我也没有法国能赢西班牙的底气,但结果是,那年的齐达内用勺子点球、马赛回旋,将他的皇马队友一一送回了家。此役之后,我彻底成为齐达内的拥趸。法国队一路高歌猛进,我只剩一个心愿:让一座世界杯冠军奖杯作为齐达内的告别礼物。
2006年7月9日,不被看好的传统豪门法国和意大利,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红牌,加时赛绝杀,这场戏剧性的决赛为传媒提供了持续的素材,而齐达内与大力神杯擦身而过的背影,成为我一段时间内都无法释怀的遗憾。

无法释怀,也是大学那几年挥之不去的情绪。重看当时的日记,纠结、不甘、彷徨反复出现,现在看来陌生又矫情,但多年后我不得不承认:当初略显平平的高考成绩,没有坚持内心的大学选择,考研时的自我妥协,都成为我心里隐秘的不愿言说的遗憾。
世事难求圆满,但人生依旧在追求圆满的路上行进。2006年,德国只在本土夺得季军,但德国人仍然欢欣鼓舞,因为这支拥有拉姆、施魏因施泰格、巴拉克、波多尔斯基、克洛泽的年轻队伍让人们看到了日后的希望。
希望,是对抗遗憾的良药。
2010—2012年:一步之遥
2009—2012年,我的研究生三年,对学术的追求显得裹足不前,就像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德国队依然进了四强却再次距冠军一步之遥。最后的决赛没有了主队,却期待着“无冕之王”荷兰队的胜利,“小飞侠”罗本、范佩西、斯内德等球星齐聚的荷兰终于没有了不和传闻。可惜全攻全守的足球式微,从2008年的欧洲杯直到2012年,是属于传控足球的“西班牙王朝”。
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技战术,从中发掘了更多足球的乐趣。西班牙的细腻传控,也许是缺少联赛的感情基础,一直没能将我变成西班牙球迷。对于先喜欢球队还是先喜欢球员这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的立场并不坚定。 此处不得不插入2012年的欧洲杯。外号“睡皮”的皮尔洛,惯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过人、传接、进球,成为继齐达内之后,目前为止我全心追逐的最后一位球员。这也让我意识到,策应组织、有全局观的中场球员是我的偏爱。皮尔洛举重若轻,巴洛特利的不安分,2006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有支持意大利的一天。

原来以为坚不可摧的,都可以改变或放弃。
2014—2018年:如愿以偿
2014年,工作第二年;2018年,新工作第一年。人生每一步皆有变数,不知道将走向何方,唯一可确知的是当下这步不后悔。两份“随心所欲”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如愿以偿。
2014年也是德国队如愿以偿的一年。巴西世界杯对东道主并不友好,1:7输给德国队让人怀疑这是否是巴西队。德国队呈摧枯拉朽之势,已经没人可以阻挡。十年磨一剑,终有斩获。
欣喜的不只是德国队夺冠,还有连续四届参加世界杯的克洛泽,以十六个进球成为世界杯历史上进球最多的人。回想我的看球生涯,伴随着克洛泽的成名与德国队的进击,一路走来,就像喜获丰收的农民,老怀安慰。

可是2018年的德国队,传控没有转化为有效推进,缺少变速与临门一击,无法撩动观者的热情,实在看不到我喜欢的那支德国队的特点。
所幸还有法国队。在经过换代的阵痛后,“青春风暴”从上届世界杯和2016年欧洲杯,甚至更早的87一代就开始积蓄力量。这支法国队有精准配合和想象力的传球,防守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有速度的突破为底气,还能迅速适应和调整节奏,也可以变化进攻策略,因为他们在各个位置都有可以执行的优秀球员。
这次终于是先喜欢了球队,而非要从中选出一位欣赏的球员,那会是格列兹曼。既是前锋又能充当中场,调节比赛节奏,沉稳克制。2016年欧洲杯的时候除了球技,得承认也被他的颜值惊艳过,再看现在,平头削弱了俊秀徒增粗糙。

而话题制造者姆巴佩,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看着他,我想到2006年初登世界杯赛场的C罗假摔,再看看如今的葡萄牙队长,时间会将男孩变成男人,就看个人造化。
这篇文完成于2018年世界杯决赛前的五个多小时,胜负未分,但我期待法国队如愿以偿,一如我2006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