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以狗喻人的现实命题”——《卡拉是条狗》
一说到现实社会,大多数导演会把镜头对准底层的劳动人民,用电影叙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同情。影片《卡拉是条狗》也正是如此。只不过更多的是导演通过某个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小见大的反映底层社会的众生相,体现他们生存的无奈与困惑。不单如此,影片还折射出了对底层小人物劣根性的批判,对社会存在问题的反思。
《卡拉是条狗》围绕狗“卡拉”来叙述,讲述了“卡拉”被抓后,主人公老二救狗途中的遭遇,反映了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体现了那个时代下小人物的生存状况。虽说《卡拉是条狗》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小市民喜剧,但影片中略带苦涩的剧情,卑微的小市民形象,酸甜苦辣的底层生活实在让人同情,反思。
丰富的人物形象提升了影片高度。片中,典型的人物名字老二,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确实,老二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人,都说四十而不惑,而年过四十的老二却还住着单位分配的楼房,拿着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家里被儿子瞧不起,被老婆挤兑,在外头对人低三下四,活得毫无尊严。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遛狗,只有在狗那儿他才能找到做人的尊严可以说卡拉是他的全部精神寄托,他就是卡拉,只不过是一个比较尖滑,具有小市民好形象的卡拉而已。但影片的人物形象不限于此,片中卡拉丢失带来的就是现实带来的无奈与困惑,老二选择了救寻卡拉其实就是勇敢面对了生活,他为了卡拉敢用假狗证糊弄警察,肯用他一个月几百快的工资省吃俭用花五千块办个狗证,甚至想过把卡拉从公安局里偷走。他不想卡拉任人宰割,因为他也不想自己任生活宰割。这也或许就是小人物未泯灭的良知,爱与正义终究是没有被现实打倒。老二的人物形象没有让观众局限于对他的同情,而是扩展到了对他的反思与欣慰,这也就是影片最真实,最感人的地方。
现实性的隐喻是阶层的对比,片中有一处场景是用空镜头拍摄。镜头中亮亮奶奶阴暗的屋子和背景里明亮的高楼大厦的对比。一个是社会底层,一个是社会上层,两个天差地别得阶层一旦相交必然会引发各种问题。片中,虽说是因为高楼挡住了大院的阳光,奶奶因为好心律师的帮助得到了赔偿。但这也许是导演的人文关怀,阶层的对比不可能消失,而它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可能只有一个。要解决这些问题这无疑更加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影片的结局只用了一句话交代,“卡拉被寻回,第二天老二给它办了个狗证”这虽说满足了观众的大圆满结局,但也给我们留下了反思。片中,卡拉是救出了笼子,但老二儿子亮亮是否陷入官司,一家人因为给卡拉办证花了五千块钱生活变得更拮据等等问题都没得到解决。所以说要解决普遍存在中国社会的问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