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铃琴
记得小学时住的院子有一个斜坡,坡顶边上栽有一棵树。不知树其名,爬上爬下却好多次。
夏天的时候,这树便开出嫩绿色的针绒花,不管是颜色还是造型还是那淡淡近似于无的气味,用现在的话来形容是小清新。
夏季雨多,这一夜狂风呼啸大雨倾盆,满世界的热气被雨水浇进泥土里,我们得一时凉爽。隔日出门一看,树下细长的针绒花瓣铺散一地,朝阳给它们镀上一点点阴影,梦幻又唯美。微弱的香气就着湿,开启美妙的清晨。
隔段日子这树结出黄绿色的果子,约莫有乒乓球大小。放在鼻尖一嗅,有非常清爽的香味,萦绕鼻尖似有似无,和外面那些妖冶贱货都不一样。小绿果内里中空,有深褐色的圆形小核。轻轻摇动,果核撞击果肉壁发出欢快的声响。所以这果叫铃琴果,也叫叮当果,颇为形象。
后来搬了新家,在外求学,很少再回到儿时的小院子。铃琴就在我的生活里消失了。我是这次回家在楼下看到铃琴结果才又注意到它的。

有些东西已经在记忆里濒危,后来再想起才觉出他们的珍贵。
想起小时候每当铃琴树结果,小毛孩我便呼唤小伙伴们爬树摘果。先把伸手就能够得着的一网打尽。剩下树高处的,大家分工明确。一个在树上使劲摇晃枝干,一个扯着衣服在树下接,掉在地下草丛里的都不放过。劳作完成大家分配了战果,用衣服擦一擦就喀哧咬下一口,那微涩又清爽的香气充斥口腔,燥热感一下子就褪了。
这是资料里关于这种果子的记载:
《柳州府志·卷十二物产》载:“林檎(果)色黄白,形似小石榴,而中虚。食之香脆,中有软核。”

林檎和铃琴同音,但我觉得铃琴二字更有味道也更形象的。
铃琴果树在家乡小城随处可见,充当小城绿化的作用。但说来惭愧,若不是铃琴结果,我也认不出这是铃琴树。就算是铃琴成熟的季节,街头水果摊也难以见到它的踪影。我想是因为它作为水果口感没有那么好没什么经济价值,而且随处可见又难以保存的缘故吧。
对此我反而感到欣喜,就像一种专属少数人的秘密回忆。同时也庆幸,如此在我心目中铃琴反而有种遗世而独立的孤高之感。
见我对铃琴有兴趣,而这铃琴树有特别高,老爸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工具。一根长木头,木头顶端塞进一个大饮料瓶的瓶口,用钉子固定住。饮料瓶底部剪开,留有一个豁口。将果子卡在豁口处,一扯,果子就掉到瓶里了,还避免了果子掉在地上摔坏了。
我不禁啧啧称赞老爸的智慧。
这段时间阴雨连绵,极偶尔才放晴。因此各种农作物都长得不好,铃琴也是。把小区里的几棵树都寻遍了,也就几个模样看着还行的。
回来清洗摆拍了几张留念,悉数入腹。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3 07: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