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红尘》给人一种新鲜、浪漫、刺激的阅读冲击力
在公考学习瓶颈期时,抽空看了一本小说《天幕红尘》,四天时间看完,75条笔记远超《德鲁克管理微语录》的40条和《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的32条。笔记多,意味着感悟多,小说给我带来一种新鲜、浪漫、刺激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带来的启示将不断的影响着我的思想。
故事的发生在1991年,美籍华人罗家明同苏联高层投资苏联石油开采,谁知苏联解体,依托苏共政权的“权力经济”崩溃,石油大亨罗家明一夜之间破产自杀。留下的只有一封遗书,和一幅古色古香、装裱精美的中国书法横幅,上面是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见路不走。这张横幅跟着他从北京到纽约,又从纽约来到莫斯科。
罗家明遗孀林雪红出面召集债权人大会, 将罗家明之死牵怒于“见路不走”四字赠与人——叶子农。当年罗家明五十万买了这四个字,因此放弃眼前机会,奔赴苏联投机,客死异乡,林雪红觉得叶子农应该负责。
叶子农父母均在60年代风浪中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叶子农自幼对父母信仰产生好奇,穷尽一生,想要弄清楚,自己父母甘愿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于是多次退学、入学,自学英德两种语言,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何物,渐有所悟。其中适用地社会实践中的,就是将“实事求是”四字具体化,提出“见路不走”的社会方法论。通过“见路不走”方法论, 国内计划经济时代,利用开修理厂以票抵款获取计划经济物资,转入以市场经济价格售出。利用价格双轨制获取资金,从此独身隐居德国柏林,为目睹见证柏林墙倒塌。 同罗家明对赌,以五万赚取两百万,最后留下“见路不走”的总结,选择隐居柏林。在罗家明自杀后, 为道义担当,利用中匈免签协议成功策划合法的“非法移民”劳务输出。赚取120万美元,偿清了罗家明留下的债务。
在还债过程中,有三个人深深的位叶子农吸引,引出后续故事的三条故事线。1、美国传媒公司编辑布兰迪;2、美国落寞餐饮经营者老九;3、香港著名影星戴梦娇。
三种不同职业,三种不同目的,在叶子农身上交汇。而叶子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是个高深的思想者,退可以发身而思修治内心,进可以运筹帷幄决战商场,独处海外,最后被海外右翼势力杀害。他的“见路不走”的如禅偈般的哲言,贯穿了全书,神秘莫测,成为人人在破解的一道难题。
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多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很多人在说实事求是的时候,其实实事求是根本不关他的事,他那样说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那咱说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之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
人最难做到的是实事求是,妄念、贪念、杂念一大堆,就算想实事求是,你也不知道怎样实事求是。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通俗版,是提醒你不要唯经验、教条,要走因果、走条件的可能。见路不走是让你解放思想,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很多人一看到跟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不正常了,心理不踏实。也不要怕跟别人一样,因为也有很多人是生怕跟别人一样显不出自己高了。见路不走是解决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念、思想,是一切正确认识的决策的基础。不往左看,不往右看,只看市场、顾客,只看你条件的因果。不以新旧论,不以跟别人一样不一样论,只以有效论,有效与否是唯一的取舍标准。凡左顾右盼的,大多是不清楚内在因果的,学个形,漏其神,很危险。人家的成功有人家的条件,人家的条件不是你可以悉数复制的,精髓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人家的内在因果不是你从外表看一眼就能具备了。
经验是工具,不是目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你唯了经验和本本,你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它给目的化了,职场倒成了你实现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工具。见路不走不是让你非跟别人一样或不一样,是让你以结果对条件的需要去取舍。不唯经验教条,不是否定,经验教条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你的预期对条件有什么要求,你就去准备这些条件,不在意这些条件是新的还是旧的,也不在意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见路不走。
这是一本开阔视野的好书。结合之前的人生经历,从交通土建行业到建材行业、汽车租赁行业、旅游行业、汽车金融行业,再到现在待业备考公职,每一段经历都能找到唯经验、唯教条的事例,以为依葫芦画瓢就能得到精髓,就能在职场中走得比对手更远,在日常行事中对事物的判断往往靠经验、靠模仿、靠跟风,而忽略了实事求是的本质,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战略战术,造成一定的停滞不前。
这是一本启发思维的好书,老九线的创业故事,实实在在的告诉我,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能赚钱的主义。 这给我一种颠覆的冲击力,新鲜、浪漫又刺激。
天幕已开,红尘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