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清楚地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
毕业季,很多相熟的学弟学妹都在向我咨询有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 迷茫彷徨中,又带着那么一丢丢迷之自信,像极了去年刚刚毕业时的我自己。 我不忍心打击他们的同时,却又不想说一些连我自己都不相信的鸡汤。 于是我只说了一句,对于我自己来说相当重要的话语。 “要清楚地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

高中毕业即将步入大学的那个暑假,可以说是我近年来的一段时间,每天厮混于各种聚会与玩闹,无所事事的同时毫无目标。 可能是高中三年没日没夜的努力,终于找到宣泄的机会,肆无忌惮地放纵着自己。 很快,就到了公布高考成绩、填报志愿选择学校与专业的时候。 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去做出可能会影响我未来一生的决定。 我记得高考前一百天的时候,班主任就对我们说过,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那时候小,不以为然,觉得无论做什么,自己都会成为一个很牛逼的人。 然而事实上,自己并没有活得自认的那么明白。 填报志愿的那一天,爸妈问我,你以后想做什么? 我说,我也不知道。 最后,在一堆听都没有听过的专业里,选了一个离家最近的学校,选了一个可能还有点兴趣的专业。 然后,整整大一一年,完全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很舒服。 只是当我期末带着挂科的成绩和复习资料回到老家的时候,发自肺腑传来的,却只有一阵阵噬心炙骨的空虚。 为什么我会这么无聊,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除了肤浅的快乐,究竟还留下了什么? 好像,什么都没有。 那么,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似乎,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大二开学以后,在同学们眼里,我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热衷于兼职,执着于考证,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孤独得好像一条狗。 也有人曾问过我,怎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究竟是怎么了?是家里突遇变故还是受了情伤? 我也是笑笑,我这个人比较贱,太舒服的日子过不了,不把自己折腾到筋疲力尽是不会消停的。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只是太过于慌张,对未来的预测太过于迷茫。 因为我突然发现,我就连做白日梦,都不知道自己应该靠什么去拼荆斩棘走上人生巅峰。 可我也不愿自己在深夜里徘徊,轻易尝试放纵的滋味。于是努力地学习技能,拼命地丰富着自己,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只是这样似乎会得越多越让自己安心。 但,还是有些迷茫。 好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 也就是,写作。 我清晰的记得,在我决定走文字这条路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不认可的。 在很多人看来,你的本专业是什么,那么毕业最好做什么,否则半路出家,不管怎么说都是野路子。 还好,我咬着牙,坚持走了下来。 如今的我,已经能够靠码字,养活我自己。 20岁以后,要学会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 主动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自然就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啊。 比如其他人的质疑,比如突如其来的艰难险阻。 但我不觉得这是坏事。 因为我一直觉得,听信自己心里的感觉才是正确的。 只有热爱的东西才能让你坚持下去。 不管是画画也好,写作也好,其他任何你喜欢的事物都好。 只有你自己才能清楚的知道,在每一个濒临崩溃的边缘,它们都曾默默地拯救过你。 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只是秉着心中那股热爱,你就知道自己一定不能倒下。 而在我看来,这就是喜欢的事物的魅力所在。 前段时间,身边的朋友都在看热播日剧《Unnatural》。 剧中的石原里美,总是以元气满满的样子出现在每个人面前。 精致的妆容、温柔的短发,又一次成为了女生们争先模仿的对象。 其实,当她15岁刚出道的时候,她还只是个皮肤黝黑、有点土气的小女生。 那时候的她,非常讨厌自己,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非常不自信。 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23岁,当时的她,正处于事业的最低谷。 一直拍摄的杂志资源没了,主持了5年的广播节目也被换掉,她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 于是,她一个人去了纽约。 以前的她,总是习惯了让别人替自己做选择。妆容、穿搭、面对镜头该说的话......都是公司决定的。 到了纽约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主动选择的。 她站在纽约的街道上浑身颤抖,一半是因为寒冷,一半是因为感动。 她说:“从那以后每天都很开心,现在变得漂亮,也是因为加入了自己的意识。” 她开始自己研究妆容,每天在家一边做一字马一边化妆,凌晨两点的时候,脸上的妆还越来越浓。 从演戏到穿搭,都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不再随波逐流。 在她30岁生日时,她说:“我不要等着被安排,我要过一种主动的生活。” 学会主动选择以后,原本不自信的小女孩,逆袭成了成熟、独立的女神。 就像《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中所说的那样: 真正的童话故事,就是为自己打造无比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想着被别人拯救。 因为你允许自己选择要过的生活,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安排; 因为你开始自主地过你的人生,不再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 只有当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才能够无比强大的走下去。
-
寻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