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的“公关”:协同铸就城市美好
“我们城市的发展往往会落实在三个主体上:政府主体、开发主体、设计主体,三方在城市的生长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相关战略导向、城市活力、边界红线。作为城市设计者,并非只是止步于企业小我的商业博弈,更要对城市负责,对人本身负责,三方协同共存共荣,完成一个时代的城市课题研究与实现。”
“从大处着眼,寻找三方共同需求点,以设计专业话题体系筑就作品与产品的话题体系。”林世彤说到。
▪
ˇ

当下中国许多地方政府应对社会发展的转变速度比人们想象得更快,无论是专业能力和规划视野都有相当高的水准。往往当遇到只关注执行层面的部门时,限于规定,难于沟通。但如果政府决策者站在更宏观的层面看待问题,双方的对话就变会得更容易。事实上,这种相互间高效沟通的局面也正在朝着良性方面发展。
▪
ˇ

开发商骂政府,设计师骂开发商,开发商怼设计师,三方博弈的现象在今天仍很是普遍。但林世彤作为设计师却经常会成为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和谐沟通的桥梁。以专业为话题进行纯粹的学术交流,使三方关系更加和谐,变成朋友。无论是政府高品质城市界面需求,还是开发商利益,或者建筑师设计追求,三者之间的交流从不是单方利益为主,而是兼顾三者,达成共识。
加之开发商关注的视角正变得越来越全面,从关注产品变成关注城市界面,开发模式跨越了过往的时代。优秀的开发商关注的层面越来越与政府的需求契合,这也促进了开发商与政府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
ˇ

林世彤说:“优秀的开发商往往更具有大局观,会涉猎更多的领域,作为服务方的设计师也自然增加了话语权”。在特定条件下,林世彤认为政府、开发商和他从来不是利益互博的三方,相反三者之间更像怀揣同一理念的老友。
于是有时候林世彤“跨界”成为了甲方的政府公关人。既保持客户利益和自己的专业追求,同时站在政府的城市视野思考问题,一致的理念让他感受到三方协同合作的益处。
政府的导向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开发的专业性与设计的多元组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
ˇ

城市的整体性与项目的开放性需要共存共生。以建筑专业对话并且深入每一块土地,方可有平等的对话与探讨基础,从而让建筑更好的助力城市风貌的形成。每一个优秀的项目和城市环境不仅仅依赖设计的成功,更是建筑师、开发商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
▪
ˇ

“一个地方,需要和另一个地方说话”
这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逻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区域开发都愈发注重在个体项目实施前的城市设计。以规划为先导的城市更新意识下,一个区域中的若干独立地块,各自不仅要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也要对外部空间形成呼应与联系,促使项目在街道或广场中的开放性,这样不仅保持城市生长整体性,同时也促生地块的多样性。三方通力合作才能顺应城市发展趋势。
▪
ˇ

“一个企业在行业里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会关注产品,以产品助力企业生长;第二阶段建立品牌,以品牌驱动企业趋向成熟;第三阶段塑造行业影响力,凭借影响力树立企业强有力的精神引导力和市场力;第四个阶段开始关注社会,多了一份给予整个社会的责任。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也在这四个阶段里成长,现在来说也多了一份更高的追求,尽可能多的用专业和职业为社会做一点事情。”
▪
ˇ

当今时代赋予了企业成长一个良好的环境,林世彤与他的团队也努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但单一个体角色的设计师、开发商或者政府,都无法以一己之力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这个时代需要三方协力,在平凡中助力城市肌理完善,为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改良提供支持。
▪
ˇ

言不必多,点到即可
事难在繁,其作必细
这是林世彤的做事方式
也是他的说话风格
重视深入,讲究浅出
“我们要实实在在改变城市的设计”。
这是林世彤的设计身份认知,毕竟,大巧不工才是建筑的语言。
让城市更好,这是小追求,也是大课题。无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建筑师,都在社会与市场的发展中不断转变,通力协作,试图走在转变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