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学习记:反思
2018上半部分最后一次学琴,接近三个月时间了。先是交还了《秋风词》,磕磕绊绊,所有的走弦都不匀速,不沉着。徽位找不准,遑论节奏和乐韵。自己也知道不合格。学习《古琴吟》半首,也是紧张,紧张,因为心中无底,就更是频频犯错,记忆力极差,什么也记不住。
什么也记不住,其实是根本没有用心,这一切略过,不经意。
这是错的。
《薄伽梵歌》一直说,行动,而不执著行动的结果。只按照本心去行动,积极地去做该做的,至于结果如何不应去思虑,更不能因此掣肘。
就像CQ流着眼泪说,我以后会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呢,会过什么生活呢。我作为旁观者感到荒谬和焦急,好想告诉她,为这种事担忧和流泪是真的浪费呀。
弹琴,恋爱,学习,其实我都习惯性执着于结果,对于过程反而没那么用心和在意。甚至常常因为在对结果的想象中实现了满足而不去真地做,或者在想象中因害怕而退却和放弃。
想那么多,真的没用。
话说回来,弹琴也是一样的。我执着于把这件事做完,仿佛有个作业,有个考试,是一个小小的阶段,完成了它就会结束。我只要把《秋风词》顺下来,就能交差,就能解脱,就能逃出来。逃?对啊,逃。练琴没那么愉快和怡人,手和眼和心的匹配,要求极高的专注,有时候是近乎玄妙的感觉,越用力反而越遥远,无法把握。手指也会疼,拼命想偷懒,想逃避感到痛的部位。这个过程,真是想马上结束呀,有时的确会这样想。
所以就在心里有了任务感,把自己完美地糊弄过去,还觉得得意和满足,呀,完成了,至于质量,不敢去想。
但是还是要见真章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够好就是不够好。耳朵也是忠实的,手上的感觉,心里的感觉,统统都是考官。满天旋转着的背景画面上大大的两个字:不行。
学琴的初衷想过的,自以为很清楚,不为了考什么,不为了秀什么,就是想用自己的手弹出符合自己心意的曲子,没有目标,也没有功利心。
但这些,不代表没有标准和要求,不代表没有上进心。既然做了,怎么能糊弄。自己是糊弄不过去的,要这么糊弄的话,大厦的根基都被推倒了,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
It’s not going to STOP.我还是要提醒自己这句良言。人生如是,弹琴亦如是。不会有结局一说,也不会有考试,耳朵也好,手感也好,心情也好,都不是考官。弹琴的我不是为了给任何人做任何表演,也不是为了给我自己增光添彩,我绝不期待也不想要任何人因为弹琴而对我有别的看法。他人不是我的目的,评判不是来自外界。没有考官,没有评判,没有结局。这只是一件简单的事,弹琴,不断地学习,练习,熟练,打磨,弹得好听,就是它的全部了。
所以不要混,不要想糊弄一下就歇息。也不用急,不需要赶。认真地走在这条路上就可以了。
© 本文版权归 ♢Triticum†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