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学习心理学的两个局限

这些年,心理学渐渐变得被大家熟知起来,各种心理学科普的机构也开始多了起来。
但咨询的时候,会发现那些大家在生活中,似乎都会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一些心理学的名词,来解释我们遇到的人和关系,但所带来的,也并不是全是帮助。
人在自学心理学,容易进入两个局限,第一种,是沉迷于各种理论以及一些概念化的术语。并过度使用和暴力分析。
比如”原生家庭“”被动攻击“”爱无能“
甚至”移情“”反移情“
等等,来访者似乎比咨询师更熟悉这些词语的用法。
可,给出这些心理学的名词定义自己或者分析别人。真正帮助到了什么吗?
我工作的时候,从来不说我是学习心理学的。因为之前在上一份工作时不小心说过。然后莫名奇妙的会被问很多问题。
比如”心理学能不能知道我内心在想什么啊,能不能看穿我啊“
这些问题,都不是很好回答。
因为要我承认完全看不出那好像也不对,每个人的行为说法或多或少都有迹可循。
但要我说,我就能看穿,那也不对。因为,那不真实。
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另一个人的一部分,且那个人是会不断变化的。
但我却总在各个场合看到这样的一些人,喜欢分析对方,且给出很多看起来专业的名词。
比如,一个人说,自己和男朋友总是不到三天就吵架。
然后她问了一些,就说,你看你是焦虑型依恋,所以会这样。
然后那个人会问,什么叫焦虑型依恋。
于是话题就不知道去哪了。
但是,实际上,依恋理论最初描述的并不是婴儿的“性格类型”,而是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而婴儿会和不同的照顾者形成不同的依恋关系;最近的依恋研究也不再简单地把人们分类,而是给出人们在忧虑和回避两个维度中的相对位置。

其实许多心理学概念都是如此,人不能简单地分为几种类型,而是在各个维度上以连续谱分布。
这些概念的误用,导致某些来访者,会以为,心理咨询是会告诉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根源的问题是什么?
但,往往做完一次咨询总是会失望。
因为咨询师可能说的最多的是,我也不知道。
咨询师,所知道的,不过是你口中述说的故事。我们不预设,也不偏颇。等待着你在这些故事中,慢慢经由咨询师的反馈,提问,你慢慢在自身中安放自己。
所以当有人让我分析,她是怎么样的。
我基本上只说,我们互动时候她的状态。
因为这才是我目前已知的唯一真实。
普通人学习心理学的另一个局限,就是容易“跟不上进度”。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理论总是在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校正的,然而普通人往往只记得某项理论诞生的版本,却无法跟上后续的修订过程。
就拿最近饱受争议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以下简称 SPE)来说,独立记者 Ben Blum 在 Medium 发文,标题为“一个谎言的生命周期”,指出 SPE 的种种问题,进而质疑实验和结论的可靠性。
这篇文章在大众媒体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但是专业人士的评论基本表达了同一个态度:谢谢提醒,不过我们早就知道了。
以 Vox 的报道为例,科学记者 Brian Resnick 首先肯定了对 SPE 的批评,但他马上指出:心理学界内部早已对实验进行了多次反思,同时期的许多实验也经历了同样的审视,心理学教材需要更新。
实际上,斯坦福监狱实验真正的意义并非那个“好人在特定环境下会变坏”的简单结论。它对社会心理学的启发仍然是不可估量的。
今天津巴多在知乎上发文回应此事,他说:
“我相信,我从 SPE 中提取的延伸理论以多种方式在三个方面对心理学和社会产生了贡献。它们是:理解和应对害羞; 理解和利用时间观念,以提升生活质量,治疗心理创伤;最后是英雄的想象项目(Heroic Imagination Project )的创立,它鼓励富有人情味的、惩恶扬善的社会行为。”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 47 年里,学界已经在原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修订和探索,而大众媒体所呈现的、大众所知到的,仍然是那个最初的故事。
甚至有可能只是那个最初的故事的各种解构的故事。
昨日,有一位据说是十几年前考过心理咨询师三级证的人前来咨询。
本来我以为有心理学的背景,应该更好沟通。
但是我发现,不竟然。
十年前的知识到现在大多都有些变化了。
而他赫然震惊的发现,原来心理学证书都已经取消掉了。
原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国外的处境已经很艰难了。
以及新兴的技术,理论。
当下的中国问题和国情等等都不一样了。
他只是当年看了那两本书,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
判断自己的问题,以及想自己解决问题。
可是,知识早已经迭代多年了。
他的分析也带着很多的不客观的味道。
还一味的在自己的思索里。
所以因着这两个局限。
建议,大家学习心理学。
其实如果对一个概念很敢兴趣,记得可以去看看原始的意思,以及那个概念兴起时,当年的年代特征。
就像”原生家庭“的讨论现在很火。有些人把自己的不顺归结为原生家庭。然后发现解决不了问题。
其实这个过程,美国40年前也一样经历过。
那时候《自私的父母》出版,也出现很多碰击上一代对下一代的伤害。
而最终也发现,单纯的指责父母的过错也没有让自己过得好。
最终还是要强调自己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我们就知道,在中国目前也只是个过程。
很多理论,都是在不断完善和修订的。
因为当下的文化,环境都在变化。
而理论和文化总要落后一些现实。
当然也有预测性的超前的理论。
指引着一些方向。
所以,独立思考,不断学习,保持开放才是我们需要的。
“心理机制太复杂了,也不可能用几个理论皮毛就可以解释。理论是帮助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互动关系的,而不是拿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甚至拿来攻击自己和别人的武器。 ”
学习心理学对我们会有很有益处,这毋庸置疑。但它只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个维度,它不能用来解释一切。
——更不要让它成为你在关系里攻击对方的武器,或是画地为牢的屏障。
当你发现,心理学没有解决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反而带来很多阻碍。或许无法甩锅给理论,而是应该反思:
我,是否面对了真实?
人生有很多幻象,而心理学于我自身而言,是打破幻象,面对真实的一个角度。
而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开始面对真实。
因为只有先面对了真实,才也许可能去创造真实的美和善。
我们人之所以慢慢复杂,是因为,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做出来的。
不一致。
而这些各种不一致。导致了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里,不见得有坏人,而是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局面,就必然会产生冲突。
而当下,我能给出的大家学习心理学的第一个目的是。
面对自己和身边人的真实。
理解和互动。
从而展开自己的生命。
然而其实这些,还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才好去探索。
而自由恰恰是不好得的。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2 14: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