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妈谈群聊】(2)好的交流群具有哪些特征?
本文发表于我的微信公众号“优基会”,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上一篇关于群聊的文章里,我谈了好的群聊可以实现的作用:识人、交友、分享知识、开阔眼界长知识、调节情感和情绪、互助。可是现实中社会上很多微信群实际起到的功能,是无聊的人在一起通过排遣无聊变得更无聊、通过宣泄怨气戾气变得更负能量、通过传播色情和暴力沉溺于低级的感官刺激、通过无节制地发小广告做营销事实上阻碍大家合作创造财富。当然,某些种类的“庸俗”的群也是有其存在合理性的,比如拉几个特别熟悉的朋友搞个吐槽群发泄一下压力,或者性欲旺盛者搞个毛片儿资源分享群,做小生意的人整个客户营销群,如果适度,都属正常。但是这种群不能实现充分的交友和社交功能,只能是熟人解闷儿或者陌生人分享某类资源。
本人不卖毛片儿也不做微商,因此不讨论这些种类的群的操作经验;在这里,我只讨论交流群,怎样的群聊特征可以使得群成员通过交流充分实现开头所述功能。多年办群经历让我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并没有优质群聊的亲身体验,也就因此不知道怎样通过自己的参与实现好的群聊氛围以及让自己取得收获;加入聊天群后过于被动的人是大多数,甚至有些网友连群聊邀请都拒绝,先入为主地断定微信群里一定都是有的没的没什么用。我想通过讲解和举例展示,尽我所能帮助一把大家。

我读小学时,一般晚上九点多就关灯躺在床上,但是经常不会马上入睡,而是在脑海里天马行空地想各种事情,有对白天发生的事情的反刍,有对电视里看到的桥段的想象,有对各种奥妙问题的思考,等等,大概是因为这种环境下意识比较松弛,思绪反而更加奔放,很容易从一个点毫不费力地联想到另一个点。我很享受那种开阔又多彩的体验。
这些年我办群聊,慢慢发现优质群聊其实很像当年我夜晚躺在床上脑中天马行空“漫步”的节奏。优质群聊其实不需要特别明确的主题(在群规定的范围内即可,作为交友群一般范围最好宽一点不要太窄太僵硬),不宜在某个话题上翻来覆去讨论太久(纠结于某些问题久了讨论就容易变味,除非可以不断谈出新的层次、角度来),而最好是在饱满的交流讨论中轻松甚至不经意地漂移到新的话题,这样实现全局上话题的丰富多元。
好的交流群,应该像彩虹,话题的多样性给人的多样性提供展示平台
一个好群,话题是多彩的,人也是多彩的,话题越宽广越好,遇到不同领域的话题,感兴趣和有知识储备的相应人群就会冒出来,这样最好。经常遇有朋友说,在群里不敢谈自己感兴趣的某些专业话题,怕很多人不感兴趣。我告诉他们这种想法大可不必。大多数话题当然大多数人不感兴趣,好的群应该是大多数人总能不时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总找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迎合大众的话题往往浅薄甚至庸俗,就像焦虑房价、焦虑孩子教育、焦虑养老,无数国人整日讨论,讨论出来多少有价值的观点?反而是强化了很多人的焦虑和习得性无助。

话题的丰富性是至关重要的。群可以有主旨,比如读书或者某种爱好,比如某个行业,但是在此范围内,应当尽可能延展话题范围,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嗯加入讨论,也能让大家发现彼此尽可能多的侧面。特别地,在基友群里,很多人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基友群不就是用来谈基友话题(性、情感、认同、出柜等)的嘛,其它领域的话题可以到直人为主的群里谈嘛。当然,基友去直人群里谈各种各样的话题非常好,应该鼓励,但是哪怕是基友交友,我们之为人,所处的环境难道不是大千世界吗?光谈基友话题,交流范围何其狭窄,而每个人太多的喜好与长处都得不到展示,很多人也会对狭隘的话题生厌,这种群一定会很快黄掉的。
我的群里一个这种负面典型就是“清北亲善-圆明园共荣圈”这个群,名字比较政治不正确,不过一看就知道是咋回事。按说这个群里各领域专业人才是非常多的,大家如果话题聊开、取长补短,这个群应该是不得了的。但是开办一年多来群里翻来覆去经常就是基友的那点破事,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科技财经、文化体育等等方面的话题反而好像太多人都不好意思聊,结果就是参与度越来越低,大多数成员把群都屏蔽掉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top2的基友们那么多交友观竟如此偏狭。
好的交流群,不需要一直有人说话,话多不如适可而止
有的朋友加了我的群,过一会儿问我怎么没人说话。其实好的群聊并不以不停歇为标志,甚至偶尔一天两天没人说话也很正常。反而是喋喋不休但是基本都是废话的群,会让很多人产生退群的冲动。群聊好坏,在质不在量。
好的群,应该调动大家的参与性
人比较多的群里多数人沉默,发言多的只是10%-20%的少数人,这几乎是普遍规律,也一般无须改变。尤其是优质的群,因为成员也比较优质,因此也忙,大多数时候有空说话的只是少数人,而大家也发言略谨慎,这都很正常。但还需尽可能调动大家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人有话可说,原因有二:群的目的毕竟是让大家交流、相识;群里需要一定的参与度才能保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有的群看上去热闹,其实几百个成员里翻来覆去就几个人聊得不亦乐乎,这样不管这几个人聊得是否有货,群基本成了他们的直播室,其他人除了做看客,都感觉插不进去,这样对大家的交流就有副作用。好的群聊要避免个别人霸占话语空间,这需要群主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调整,其它群成员也可以礼貌地公开或者私下提出建议。
好的交流群里最好有几个高人
好的群,最好有几个非常有货、讲话有趣又愿意不时奉献一点多讲讲的高人;高人“奉献”的动机不一定,可能是愿意传授知识,也可能是想显示一下自己赢得很多人的关注,还可能是为了吸引群里好菜,只要不破坏群秩序都无妨。高人的积极参与能让一个群的水准得到很大提高,有些很受欢迎的群,高人退了之后就会沦为平平常常甚至乏善可陈的群,大家才意识到原来那几个高人那么重要。
好的交流群里,水平低一些的人向高人虚心学习,而不是霸占舞台导致高人退出
一个群里的人总会存在水平的高低,理想的情况,是水平稍逊的人(比如普通在校学生、职场新人相对于前辈而言)多请教或者经常简要谈谈自己的某些观点见闻(提出话题),高人们热心解答,也发挥下去深化讨论;高人经常不会主动发言,需要话引子,菜鸟、小字辈的提问或者见解对于让他们打开话匣子有时候很有效。有时候我把小字辈(或者外行/爱好者/票友)拉进我的群里,小字辈就表示不敢说话,怕大牛见笑,我就告诉他们正是因为你们菜,所以随便问问题才合适啊,你们多问,才能多让大牛们冒出来,你们也才会有收获。
而另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是很多微信群办不好,或者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
相对而言水平低的人如果平时喋喋不休,或者在争论中自以为是咄咄逼人,相对水平高的人就会觉得这个地方没意思,先是保持噤默,然后过了一段看到没有变化就退出。越是优秀的人,时间越是宝贵,越是惜墨如金,也更不愿为了群里的是非费口舌;而且对于他们,参与不参与一个群,对他们自己的利益影响很小,顶多就是能否额外认识几个有意思的人或者好菜的区别。
群里水平略低的成员如果能谦逊一点、放低身段,是可以从群里高人那里得到很多教益与帮助的,但是如果个别人自以为是又喋喋不休,拉低群聊水准,就只会糊里糊涂地让自己和大家都丧失这样的机会。可是恰恰这种人也往往见识浅薄一些,难以主动意识到自己在给自己添麻烦,这就需要群里存在机制也好文化氛围也罢,尽可能阻止这样不好的状态发生。群主负有最主要的责任,但是很多群主自己也忙,不可能全天候盯着群查看,这就需要建群之初开始,慢慢塑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
好的交流群,自由而谦逊,宽容而有原则,扶正祛邪
在成员多样化、话题多元、观点多样的群里,平衡好讨论自由和秩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条条框框过多,导致大家说话很不方便,会影响大家的参与与群的功效;但是如果没有章法、任意宣泄、传播违背道德或者法律的信息、对明显错误的价值观不加以指出,那群一定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些群参与精神过于淡薄,明显错误的行为大家都熟视无睹默不作声,又有些群无聊的人多,看到他人(经常是比较陌生的人或者不是自己一派的人)的言行,不加分析就来抬杠或者质疑起哄,这都是损害群的健康发展的做法。群主一定要三观正、具有相当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评理能力,而群成员也需要有遵守和维护合理秩序的意识,不驱邪何以扶正?
好的交流群,大家讲话有理有据,避免误解,重在交流而非死守面子
群聊撕逼是大家都很反感的现象,并不是说争论不好,有理有据的争论非常有利于大家集中关注、深入思考;只是大多数撕逼只是意气之争或者面子之争。好的群聊,应该大家有求知、求真的心,不论是讨论读书还是社会新闻还是伦理观价值观,都应该具有建设性精神,渴求通过大家协力讨论甚至争论增进自己的认识,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顽固地死守自己的论点而拒绝理性讨论。通过他人发现自己的认识不足,并不是没面子的事情,反而是进步的过程啊。
如果两方就一个问题难以达成共识,那不妨各自陈诉清楚自己的观点,但是避免无谓纠缠争论下去。而最好的讨论,是构建性的,大家分享自己就一个问题或者事件的了解和思考,像拼积木一样合作拼一个更完整的图像。
办群六年来,我发现大多数群聊撕逼,双方怒的只是"为什么你不服从我的观点”,甚至只是一方误读了对方的话、导致无中生有地以为对方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办好群,群里人的基本语文和逻辑素养是很重要的,和语文水平太差总是误读他人话语的人或者完全没有逻辑概念的人,是没法进行任何严肃讨论的。成员的基本素质到位了,群主和大家就需要对群里交流讨论氛围有所塑造,扶正祛邪,对于不讲理的、胡搅蛮缠的人要制止、警告直到剔除,让讲道理的人能顺畅地发言。不然如果讲道理的人总是窝火,群里成员也会出现逆向淘汰。
杠精是绝对需要赶走的,有些人反驳别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反驳他人,根本不顾自己是对是错。原来在我的书虫群里有一个微信名叫猿猿的人(大概是南开考到清华的研究生)就是这样,不管他人什么立场他都会去抬杠,导致几乎所有人都很烦他,对这种人就没法论理,只能踢。还有我的医学群里原来有一个码农,他非常热爱医学,对一些医学研究进展、病症诊断、药物信息的了解程度不亚于医生,从这个角度我是非常佩服他的。但是他是个奇葩的中医黑,只要群里有人谈中医的话题,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无论具体内容是什么,他都会立马出来抬杠,出发点仅仅就是中医不可信,我虽惜才,一忍再忍后还是踢了他。他可以保留自己对中医的反对,但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几百人的讨论自由之上就太偏执了。
好的交流群,有人情味,但又不让熟人寒暄和打情骂俏占据大家注意力
人情味对于一个群是非常重要的,完全没有人情味的群,大概就只会成为拉皮条做生意的地方,或者大家发发链接了事。我的插画师和设计师群曾经很久就是这样,也不知道是不是职业特点使然,开办好几年,都只是个别几个人偶尔转发一下有意思的设计类公众号文章链接,之后一两个人发一下自己的设计,大家也回应寥寥。直到突然有一天,大概是在去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群里突然有几个人聊了起来,聊得蛮投机,然后有人说原来班妈不管我们聊天啊,我说我的群本来就是聊天群啊,谁规定你们只能发链接的,于是群里才热闹了起来,这之后大家交流多了,发活儿接活儿、找培训班考研目标出国咨询的各种互帮互助的行为也多起来,很多人也相互认识了。
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群里除了人情味不剩别的,也就是整天就是一些人相互寒暄闲聊、打情骂俏,那这个群也就会让大多数成员看来如同鸡肋,先沉默后退群,然后闲侃过头的人聊得没意思了,也会沉默,最后群就黄了。所以,一个群有点人情味固然很有必要,但是也需要克制,交流,首先还是要言之有物。
今天谈了好的交流群具有哪些特征,怎么实现呢?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告诉大家怎样通过个人参与和组织建设,让自己所在或者创办的群实现这些特征;我也会把之前一些成为很多人美好记忆的优秀群聊片段整理出来,秀给大家看。敬请期待哦!
© 本文版权归 MissouriMonke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