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笔记:专注,不回头,朴素,沉着
18.7.4 wed 花了几天碎片时间,终于整理完那两年的笔记。 为何之前一直想做却总是没有去做,而这几天却终于做成了? 得益于整理自己的工作计划思路,尽力把生活、工作、目标、梦想都精简化,训练专注,时间大片化(而非碎片化)。 计划好时间去开展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安排好了时间,心也就才能安定下来好好进行眼下的工作。所以我终于把这事情解决了。 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看到这些年的挣扎和思想斗争,真的替自己感到难过,很想对自己说:“难为你了,勉强你做了那么多你根本不想做的事情!” 回看笔记,我最大的感悟是: 1,专注往前,不回头 看到当时自己拼命去说服自己列出无数个理由,真的觉得很傻X。 过去的就让它们过去吧,错了就错了,过了就过了。 有些工作不喜欢就不喜欢,不要勉强自己去喜欢,喜欢是不需要说出100个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喜欢的。 既然目前在创作就专注去创作,不想过去,也不想未来会怎样。 2.简单/朴素 看到种种纷繁复杂的说法和解说,单单看着笔记都觉得疲惫。 其实也不是别人的错,是我自己不想做,所以才硬逼自己去记录那么多点点滴滴,企图说服自己罢了。又或者只是这对我来说真的太复杂(跟做菜一样),是我自己做人不能那么复杂罢了。那些情商、智商、自我对话、开悟、心灵沟通什么的,太多,也太复杂了。 其实我要的生活不就是一个碗一双筷那么的简单事情而已吗?生活不要搞那么多花样好不好?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寸光阴,做好手头上每一件正经事,比如写作,健身,煮饭,睡觉。 我希望我不要去自省,只要清扫即可。包括文字,包括梦想。 3,沉着地输出真正的我 谨慎思考自己的语言输出,谨慎交谈。 语言不贵在多,贵于深度和精准。 关于梦想,必须要是自己的,是真正可实行的,而不是泛泛之谈的,被别人牵引着去思考的。 今天在重温过去的面谈笔记时,发现过去在每一场面谈之中自己就是说的太多,并且也没有经过深入的独立思考,很多都是为了迎合别人而说,并且也只是随便“说”,并不谨慎,从而导致走进别人的思维圈套。 怪不得别人,大家都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是自己不够诚实而已。 下午在独自沉着工作的时候,发现深沉有序的慢比来不及认真思考的仓促要靠谱得多。工作的数量不需要多,只要热爱,专注,按部就班就足够了。 同理,输出的话也不需要多,只要是真实的自己,就足够了。 PS. 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每一篇日记都像精品文章一样输出,而不再是没有逻辑的泛泛之谈,从而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也顺便训练梳理逻辑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