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
昨天观看的这个电影,观影过程中没有我想像的大哭大笑,却一直让我在思考。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现实题材,切入角度还算特别的一个电影。
1.“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这是在警察局里一个生白血病的老人对警察曹斌所说的话。个人感觉这也是这个电影最想替人民发声的所在。人到中年以后,上有老人,下有婴孩,旦凡有人生个大病,一个普通家庭都可能陷入愁云惨淡的危机。即使依靠朋友亲戚的帮助过渡完成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这就是身边的人感受到的现实。医疗改革已经说了好多年,也确实感受到了一些便利,但是总是在家人有生病的情况下,挂号,看病,费用等等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还是需要各咱的托关系,给人塞钱来操办,以至于每每提到这个都让人眉头紧锁。
2. 命就是钱
电影的主角程勇,是一个好父亲,显然在我们能看到的影像里,他不是一个好丈夫。靠卖保健品 壮阳药为生,生意惨淡,甚至房租都交不出来。当父亲的病严重到需要高额手术费,以及前妻要带着孩子出国的现实交织在一起,促使他挺而走险,去倒卖市面上正规渠道价格高昂而很多病友都消费不起的药品格列宁。后来,与病友的渐渐熟悉,即使依然知道这是一个随时有可能坐牢有风险的事情,却也给很多病人带来了生机,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这时, 一个病友病情的加重,让他们发现有另一位自称张院士的以次充好的搞会销的专门倒卖药品的人在售卖假的格列宁。自此,程勇的危机来临了。张知道程勇的事情,以此威胁他,买断药品渠道。面对这个情况,程勇做出了一个大多数普通人会做的决定,退出,开厂做生意,过正常的普通人的安全的生活。
一年后,王传君饰演的病友无钱治病,病情加重,甚至割腕,其妻子找到程勇,程勇再次进入到这个病友圈子里面。尤其,后来王传君饰演的病友上吊,进一步促使程勇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去帮助病友们买药,不赚取利润,甚至最后要补贴钱。说到这里,也不得不说一句,现实可能让人为了一瓶药,抢掠,为了一点救命的钱,走私,触犯法律,但是很有人起码多数人没有人愿意这样,都希望过安稳的人生。程勇现在有经济能力,所以他愿意且能够为病友们做一些事情。如果在之前,自己的老小都顾不上的时候,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程勇第一次跟印度工厂的负责人交涉买药的时候,急迫、功利,也许就是这句 LIFE IS MONEY,让印度人相信这个中国人是一个能给他带来生意和销量的人。到后来,印度工厂即将停产,印度人了渐渐了解了这个中国生意人,交谈也都不再涉及到钱的问题。因为命,我们需要钱,因为钱,我们也可能就丧失了命。
3. 行货、水货、假货 以及中国制造 、印度制造的思考
在看这个电影的过程中,我不得不联想到了之前在工作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葡萄酒我们常说行货、水货甚至假货,串货等等问题。而电影中的印度生产的格列宁和德国生产的格列宁是不是明确的假和真的区别。依照法律法规来说,没有药字号的批文、备案等一系列国家的正规手续的药品,从文件上来说是不合规的。但是配方疗效一样的情况,没有以次充好,是不是假药,从病友心理来判断,肯定不是的。那是他们的救命药。用面粉来做药,没有任何疗效肯定是假货。这些的存在,除了中间商的趋利心理,也不得不承认是现实的需求引导了这一切的行为。
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劳动力密集的国家,印度生产药品遭抵制,让我也联想到了MADE IN CHINA在国际上遇到的一些相关事件。
4. 必然的结局
电影最后,程勇在法庭上说的话, 简短,在我看来更是仓促,这是电影必然的一个结局,在中国,依法治国是基本国策,没有例外。程勇出狱后,曹斌对他说,不要再倒卖药了,格列宁已经划归在医保范围了。这是个好消息,这一句话说的也很是随意和轻松,可这过程,却是与命和泪分不开的。
这是一个值得看的电影,并不完美,但是发声和态度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