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来敲门 | 马克·杨森:心向和平,用灵魂创作绘本!
暖房子绘本馆 | 书写一切美好和温暖
熟悉暖房子的读者们一定知道,暖房子里大师云集。
比如,有曾荣获全美漫画家协会鲁本奖 “年度风云漫画家”称号、获得国际卡通协会颁发的“年度最佳连环漫画”奖,五次拿到“哈维最佳连载漫画”奖的著名自由插画家帕特里克·麦克唐奈。

有深受大小读者喜爱的日本超人气绘本创作大师宫西达也。

更有曾被美国《新闻周刊》盛赞为“新世纪百名值得关注的人物”的美国著名作家、插画家、动画导演威廉·乔伊斯;IBBY 国际青少年文学奖、法国巴欧巴童书奖获得者大卫·卡利;林格伦大奖获得者、玩乐队的绘本才女伊索尔等等……



仔细观察,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童真。他们从不将绘本创作成强制学习的工具,也从不靠说教教会孩子道理。他们的心底保留着童真,作品中藏着他们多年来的生活经验和为人理念,在绘画、写作的同时学习并完善自我,将自己的观念输入在自己的每个用词、每处笔触中。阅读他们的绘本,仿佛在阅读他们的心,读者边读边笑,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许多道理。

2017年,暖房子又结识了一位用灵魂创作绘本的优秀插画师。
“做书的时候,我不仅是用大脑,更是用自己的心在创作。所以人们经常会因为我的作品亲近我,因为我的作品就是我的一部分。”这是荷兰资深绘本创作者马克·杨森在与暖房子沟通创作《暖房子国际精选绘本·小岛》时,发来的感悟。

暖房子与马克结缘于2017年首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在荷兰语区有一定影响的资深绘本作者马克·杨森受邀成为绘本创作工作坊项目的导师之一。马克的课程内容是“插画创作之我见”。他生动风趣的分享收获了众多学员粉丝,同时,也让暖房子领略到了他独特的创作技巧。
他的言谈举止间更是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童真、单纯,他会跟我们分享熬夜创作时发生的小趣事,也会和我们分享他在业余时间骑自行车快速下坡的“惊险故事”。

在2017年4月初的博洛尼亚书展上,我们与马克确定了进一步合作意向。不同于以往常见的引进图书这么简单,我们寻求的是更深层次的、更具有文化互换性质的合作。
至此,暖房子又收获了一名优秀绘本创作者。而不同以往的是,这次的绘本中,暖房子和创作者之间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冲突与理解、碰撞与融合……终于,经过近一年的创作、沟通、打磨,《暖房子国际精选绘本·小岛》诞生了!

然而,当我们看到《小岛》的最初线稿时,并不十分满意。
我们认为绘本应有“单页”和“跨页”的区别,绘本视角应该多变一些。而且,作为主角的小女孩一家,着墨甚少,登场人物间的交流也不多……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并没有打动我们。

但我们也意识到,在缺少深度理解稿件的前提下妄下结论实属不该,于是我们咨询了多位艺术方面更有见解的老师。在多次阅读稿件、咨询老师后,我们发现《小岛》的叙事视角与其他绘本略有不同。
当我们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我们都将重心放到了小女孩一家身上,然而,故事的真正主角其实是“小岛”本身,这也让本书相对统一的插图视角变得合理而有趣。另外,这本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观影效果”,这也是马克的常用风格。而跨页展示则更让“观影感”深入人心。




果然,我们的顾虑在收到马克上色稿和文本初稿后都不见了。他纯熟的绘画技艺和大胆的色彩运用将这本书中隐含的感情完整而出色的表达了出来。尤其是正文最后一个对开。经过前文铺垫,最后一个对开,小女孩和小岛的接触令人激动不已。而文中我们曾认为被忽略的“小女孩生活的细节”也通过画面表现了出来,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而作为点睛之笔,马克更是根据中国文化对《小岛》进行了调整。
比如,马克曾提议将本书作为无字书出版。但因为考虑到中国家长、孩子对此类绘本的理解,我们最终还是采用了他简洁优美的文字原稿,并邀请最能理解本书气质的阿甲老师翻译。

再比如,马克的某页色稿的初稿,在我们看来有些“惊悚”。对此,马克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我们将孩子想象得过于脆弱,孩子的恐惧往往是在后天累积形成的,而这种通过没表达的“负面事物”是帮助他们正面接受恐惧、悲伤情绪的好方法。我们赞成马克的想法,但再次建议他适当修改,让画面整体更柔和一些。

而马克在了解到我们的修改意图后,也很快地做出了反馈。他也理解了,我们并不是不能接受“负面教育”,而是中国孩子和儿童孩子在审美上有些不同。他也顺应次特性进行修改,最终呈现出现在的效果。

而最新奇的设计则是中文封面的“小岛”二字。这两个字出自马克先生的小女儿苏菲之手。而“苏菲”也正是本书中作为主人公的小女孩的名字。



《暖房子国际精选绘本·小岛》是暖房子送给大小读者的一份礼物。
愿大家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理解与勇敢的力量。更在这本书中,找到爱与和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