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恐怖小说里多活两集
今日共读分享的是《地狱电影院》。这是一部起点小说,题材是恐怖悬疑无限流。大致剧情是主角在不同背景的考验中通过达成一定的条件而活到最后。 之所以会讨论这部小说(娱乐性质的阅读)是因为基于6月18部电影的观影记录,发现在很多文学或是影视作品中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如何活到最后。 李欣频曾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中建议读者去看日本电影《大逃杀》,并着重关注什么样的人才能活到最后。虽然在现实环境中我们并不时常面对苛刻的生存环境,但从类似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人性的共通之处,而从作者操纵的主角身上也可以观察到作者本人的价值取向。 ①毋庸置疑,先放弃求生欲的人肯定是先死的。 在进行抗争(无论是对规则还是对他人)之前,《大逃杀》中有几个角色由于不想对同学出手而直接放弃求生,从悬崖边跳海坠亡。《死亡诗社》里唯一死翘的尼尔也是虽然有了梦想,但完全没有跟他爸抗争到底的欲望,所以自己憋着憋着放弃了就把自己biu死了,与之类似,《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想当摄影师的角色家里也有不好说服的严父,但他不放弃,最后还是得到了父亲的祝福。 ②把求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人肯定也死得快。 《地狱电影院》里有相当数量的角色都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后理所当然的在危机面前成为了被牺牲的对象。在电影《箱子》和《活埋》中,两位主角在被关进密封环境之后,首先想到的都是凭借手机向外界求救,《箱子》中的女主角条件有限而无法在自救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活埋》的男主不仅有照明工具,还有打火机、酒精、匕首等道具。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把手机——即外部救援当成求生的唯一路径,也难怪他最后还是死了。 ③恃才傲物之人。 在《大逃杀》当中,主角的战斗力只能算一般,杀伤力最强的是一路举着狙击枪见人就杀的反派。诚然,他能力很强,但他对他人的轻蔑和不计一切代价的丧心病狂导致所有人都视他为敌,甚至不惜在彼此对立的情况下齐心协力把他往死里搞。《地狱电影院》和《哈利波特》里的大反派也有类似的个性。而在《活埋》中,男主在向他人索求政府联系方式时大吼大叫,直接导致对方将他置之不理。 这类人的常见结局告诉我们,要想活的久一点,无论能力多高都不要过分不合群,尤其不要与所有人对立,否则一旦集体需要作出牺牲,你绝对众望所归。 与之相对,有才却很会示弱——甚至不需要心理上示弱,显得比较弱就行——的人,都有扭转弱势的机会,例如《控方证人》、《一级恐惧》和《非常嫌疑犯》三部电影里,前两部的罪犯都表现的很无辜很弱势,骗得了他人的同情,骗得旁人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脱罪,最后逃脱了法律制裁。《非常嫌疑犯》里的主角则更是凭借自己“又傻又跛”的表象将警方玩弄于鼓掌,最后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受到牵连、最无辜最可怜的人,让他被无罪释放,却没想到他才是导致一切的幕后超级大佬。即便是《放牛班的春天》这种电影里,打人最狠且最凶的少年劳改犯也逃脱不了被人推出去背黑锅而不得不受罚的剧情。 ④能力强且“会做人”才能活得久。 能力不强,干不死③中的怪胎是肯定的,但如果能力不强却“会做人”,好歹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多活两集。如果同时能修炼成既有能力又会做人的人,那么当你只需要机遇就能顺势而上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会很乐意帮你一把,这种人最有可能活到最后一集。 例如《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那个忘记叫什么名字的酒店经理,当他被诬陷谋财杀人而被困在冰天雪地中时,依然能够拨打出被转接四五次的电话最后被人接走。《大逃杀》里能力又强又对主角伸出援手的角色虽然最后死于重伤,但他依然成功熬过了两次大逃杀。他在危急时刻对主角的施援也成功得到了主角庇护光环的回馈。 如果要对存活的必须条件进行排序,那么首推“会做人”,其次“能力强”。“会做人”的至少不那么容易在狼人杀里被票死,而光有能力却不会做人的人,不面临“墙倒众人推”的困境却要靠侥幸了。 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