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权威效应“俘获”考官的心

什么是权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实验中这位 “化学家” 煞有介事的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这就是权威效应,又称 “权威暗示效应”。
首先,是人们出于 “安全心理”,服从权威楷模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 “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有 “赞许心理”,即总认为按照权威楷模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在公开演讲和当众讲话的场合里,演讲者享有声望和信誉,能使听众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是听众自发兴趣和高涨热情的巨大诱因。它直接影响到听众的理解效果,直接影响着听众情绪和演讲现场的气氛。权威效有积极的控制场面的作用。
在公务员面试中,如果考生会有效运用权威效应,则一定会影响考官的情绪和心理。可是权威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即便考生是某方面的权威,考官也不认识啊!
现实情况是,坐在下面的考官才是权威,而上台的考生是可怜的小小白,那么,小小白如何达到权威效应的功效呢?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考生的“第一印象”常常具有权威效应。考生走进考场,首先给考官的第一印象是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的刺激,常常能够强化人们注意的意向性。
生活经验表明,“第一印象”往往能决定听众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因此,考生进场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应以稳健、大方、镇定自若的姿态出场亮相,“镇住”考官,给考官留下美好的印象,使考官油然产生“一见钟情”的感情,造成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从而使考官对考生的口才能力作出较高的判断,并随之给以高层次的注意。
所以,把握“第一印象”,能赢得考官高层次的注意,赢得考官的信任,这是回答问题成功的秘诀之一。
如何把握好第一印象呢?
当考生走进考场瞬间,切不可忸怩作态,而应该衣着大方适宜,挺胸迈步,头微微侧向考官,脸露甜美的微笑,显露出心中充满着诚恳和激情,以坚实的步伐传递出自信、成熟和热情。在台上,要挺直腰板,以温和的目光扫视全场,略等几秒,待心情稳定后,抓住最佳时机,提高声音,从容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