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上半年阅读总结
查看话题 >2018年上半年阅读记录
本来给自己定的计划是2018要读100本书。很遗憾,上半年过去了,只读了30来本,下半年要加把劲努力填上。

“在桥上你看到一辆脱轨的电车即将撞上轨道的5个人,能拯救他们的方法就是把身边的一个人推下去,你会如何做”。
“博物馆每一幅画都是相同的红布,画名和简介都不相同,策展人说每幅画的概念都不相同。你会想要退钱吗?”
这本书罗列并介绍了以上诸多经典的哲学问题,提供了思考的各种角度。让你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
只是每个哲学问题都没有结论,让喜欢看脑筋急转弯的我非常绝望……
▼

这是今年看过第一本毫无保留给五星的书。
说的貌似是那些司空见惯的道理:我们远比想象的还要无知,无知又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拉开差距,发生冲突……
然而当这些道理通过实际文字的阐述,给我无论是心理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带来了强烈冲击,恨不得整本书都划笔记。
了解自身的无知,可以给各种职业各种性格至少给我的观念和一直以来心理的困扰,指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缺点是这本书让我们避免无知的建议和方法太少了,但没办法,认知的边界是无限的,无知是永远无法避免的……
▼

菲利普·迪克简直是美国影视化创作的IP大作家!《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高堡奇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长短篇喂了一代又一代电影人。
我很后悔这么晚才读菲利普的书!真的是太酷了!
在这本短篇小说集里,完全是好莱坞式剧情发展,撇除人物塑造,直接从创意梗和紧凑感开足马力。
科幻在这里只做背景设定用,剧情的好看度或者想象的别具一格才是看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说现在看居然也毫无违和感!太酷了太酷了!
【同名电影的改编我觉得也不错,比小说更刺激了些~】
▼

一部很迷幻的小说。一个大明星醒来发现躺在一个没有他身份存在的世界里,于是他各种摸索追寻真相。
大胆,迷离,孤独,无所适从……虽然结构散乱剧情破碎且角色经常立场不稳(刻意为之),但还是止不住给菲利普祖师爷跪拜,怎么可以想得这么诡异,且充满绝望的自信?
超适合搭配平克弗洛伊德的歌阅读!(也许更适合搭配大麻?反正只能意淫了)
▼

给我的作用不大。
整本书贯彻的概念就是:“咱这成长思维就是棒,棒啊棒啊就是棒!”能这样写成一本书也是辛苦了~
▼

有的人读小说觉得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
有的人读好的小说没感觉却不敢说不好。
那读这本书就对了。
毕飞宇在这本书的调调是我所喜欢的,他能告诉你小说就是好在这里,带着毫不怯场的态度。能毫不怯场地讲出觉得好的事并且讲得有趣,不容易,值得敬佩。
▼

没办法,身为辛波斯卡的忠粉,她每本书我都是吹爆的。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市面上还没出版的新翻译中文诗。
和岁月的对话,用诗的方式,用诗的想象。一如既往地珍爱。
▼

对伯格曼只有李安对他特别崇敬见到本尊还大哭一场的简单印象,他的电影估计我也看不懂。
但是这本自传还是……怎么说,深刻解剖自我的,敏感、脆弱、甚至有些地方特别没有人性,生活也一片混乱焦头烂额,如果按今天某些传统说法他也算渣男一枚了,但也许就是这样自我又敏感的家伙,真的能做出非一般的成就吧。
▼

我是村上的铁粉,这本书也是期待了很久。
村上的小说总给我一种孩童初学写作的天真感,他小说里出现的危机不是明确的危机(虽然情境描绘仿佛千钧一发),战斗不是明确的战斗(爬进黑暗的水井、土洞或者房间呆一阵就算解决问题了),反派人物似乎没干什么,正面人物也不见得多正面……
好多情节设定都带着象征性,如坠云里。
所以人民群众真的能从村上的小说里读到什么吗?
这一本几乎是村上各种长篇小说用过的精华集合,但在剧情描述上却更加浅显易懂(相对来说),关于善恶,关于性,关于暗喻与事实,读完像开了窗一样明白,这在之前读的长篇小说是没有的。
当然有时心里还是会揣度:到底村上有没有认真想过剧情性这回事呢?还是很多事就瞎几把写,管它合不合乎这世上客观存在的各种道理?
▼

这本书还是从浅和简便处理的方面讲如何解决你的生活焦虑。
奇葩帮的人说话都是蛮一套一套的,看得很轻松。
道理有共鸣,然而真的要治好焦虑还是要自己死扛~
或者只能来世成为一个不焦虑的可爱之人吧~
▼

这本厚厚的书应该是2018年上半年的大HIT书了吧。朋友圈看到很多人拿出来晒。当然,这本书如板砖一样,不晒未免太可惜了。
这本书就工作和生活,作者罗列总结了500条大道理。
有没有用呢?最后作者说了:“单纯看完这本书就想得到改变是完全不可能的!”
▼

一本深入简出的创作谈话集。
阅读这本书,也下意识地对比自己写故事的不足。
最打动我的其实并不是写作技法,而是“如果因为偶然写出了跟前人一模一样的小说,就算说我没读过,不算剽窃,这也是输了,因为光是没读过这一点,你便已经失败了”。这句话打通了我的迷思。之前还纠结自己的故事会被人说像这个像那个,而其实只有大量的阅读量,才能寻找出自己的独创性。
▼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名。《夜航西飞》,听起来真浪漫。事实上这真的是一本浪漫的书。
无论是非洲的风情与坚忍,还是飞行员的孤独与坚强,在作者女性的眼光里,在其精彩的人生里,在朴实而细致的笔调中,浪漫无处不在。
翻译很有味道,书的装帧也考究。读完很充实。
▼

算属于打发时间的读物。
随便翻哪一页都可以读。一文一物事。
我觉得书未必是好书,但是对每件物品的记录和观察,很适合喜欢写作的人学起来做练习用。这本书的好处就是让你感觉物品的舒服。即使你回过头看家里乱糟糟的杂物,其实是恨不得想丢之为快的。
▼

1.如果是其他作家写的,这本书的趣味会更浓,但是丹布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剧透啊!
2.兰登教授在这次的故事中没发挥啥作用,出现的危机还是因为一个意外造成的……
3.全书像看了一个大型影像式科普ppt。
4.每本小说每次都提出要颠覆宗教的论点,忙了一通之后依旧是个屁。
5.然而我喜欢这次的观点。可能因为我本身对宗教的黑暗思想有自身本能和亲身经历的排斥。
▼

强烈推荐的一本书,也好读。
一段上海的长乐路,几个居住家庭的跟踪记录。
作者埋在他眼睛镜头后面,书写每个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是中国当前的缩影,有叹息有感动,更多是绵延的难过。其实每个人都不易,在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更是如浮萍般动荡。
然而这也是一个国家必须经历的“小小阵痛”。据说有删减,保留的部分也是很真实精彩了。为记者的认真客观冷静与用情、也为出版社出这样的一本书鼓掌。
▼

讲的是日本相声——“漫才”艺人的生活。
在读的同时脑海不断浮现日剧的画面,不得不说,日剧比小说好,在不改动原作的剧情上增加了很多细节的深化——敲黑板给国内乱七八糟的改编剧本,你们这班王八蛋瞎几把改个毛球!连尊重原作都做不到。
但回过头来应该说,因为小说本身足够动人,做好了基础,所以才有日剧版的精致。好几处感动得鸡皮疙瘩直冒。
▼

放在几年前,这种自我管理的书我都觉得是扯淡。
但最近几年有很多认知向的东西被打开,也的确是因为读了类似的书带来启发。
这本书未必全合心意,但至少在某些自我调节方面提供了一些思路,还是有些用处的。不过正如作者的定义,这种书很像三手知识的总结,要懂得更系统的智识还是要看引用的原文(然而,对,我懒)。
▼

过几年世界末日就要来了,剩下的这几年你会如何过?这是这个背景下一个小区里的几户人家的故事合集。
如果说这本短篇小说集有哪一句是“最帅气的台词”,我会选“你现在的活法到底是打算活到几岁的活法”。
伊坂幸太郎真是个可爱的家伙啊,经常会在无法挽回的绝望中,硬生生琢磨出一套光明的理念。
【虽然本书结尾时末日还未来临,但是作者透露,三年后的末日还是不可避免的来了。读完后还蛮唏嘘的。】
▼

罹患癌症,丈夫出柜,上司闹翻,变卖财产,离婚协议,独自旅行……
小说一开始真的是鸡飞狗跳风卷残云,加上叙述也浅显易懂,所以读得也特别快。
然而看完之后觉得,嗯,就是一部典型的劫后余生他乡遇真爱最后我们都原谅了彼此终于我们都学会了成长且上帝不会如此刻薄的轻喜剧爱情电影(哦,也是真的要改编成电影了)。
打发打发就好,然而我内心没啥波动。
▼

以为是一本“改变并提高自己意志力”的书,而原来是一本介绍“关于意志力及其各种实验案例介绍”的心理学报告……而关于意志力修炼的内容则在本书最后几页的结语……哦,同学们,买书需谨慎,要学会审题……
▼

很奇怪的阅读体验,故事剧情我看得明白,也能体会到作者笔下那种阴冷、紧张的气氛,甚至也能GET到克苏鲁的那些点……但是看完后我还是不懂我看了什么……
相对来说,改编的电影版气质和原著很像,但更容易感受和理解。
▼

水丸为中国大众所识大概是为村上的一些随笔集画过插画,而这本则是他本身在日本和世界各地旅游的见闻散文集。
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写得好淡,基本是看一篇忘一篇,倒是他的插画还饶有趣味。
不过一旦跟上了作者的节奏,也慢慢能咀嚼出一点悠然自得的感觉。可以看出他和村上大叔很熟,在这本集字中时不时会提及他的名字:爱跑步啊,一起吃海鲜啊之类的。两人看起来真是好友。
而水丸几年前已经去世,不知村上大叔看他留下的文字会有怎样的评价呢?
▼

相较于迷离冰冷的小说村上,散文村上显得平易近人多了。
这本书和他之前出的杂文散文集一样生动有趣,甚至作为一份详实的国外旅游参考也不为过,读完之后会让你深刻感受出去旅行一下真心是件美好且快乐的事。
PS:为什么要改成这样做作的名字?村上春树这四个字难道还担心卖不了书吗请问???
▼

这本书读得断断续续的,一个个异化的世界光怪陆离,故事里的角色潮湿、灰冷,所以导致有时你看到好一点的结局都会觉得真的会如此吗?
在我看来,兔草就像一个“丧斗士”,在一个个变形扭曲的故事诉说她的妥协、怨念或者不甘。所以不能像喝水一样把整本书读完,看完一两篇就要喘一口气。
而且我喜欢的都是里面比较轻一点的篇章,如《岁月贩卖机》《被洗劫一空的人》之类的。另身为曾经的编辑,我是觉得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风格和内文是很不搭的,感觉封面可以走简约阴暗系,而不是这么卡通化……
▼

只要你想要,宇宙就会对你有回应。
心中所想,就会变成真实。
宇宙那么大,你那么小,它连你是谁都看不到,哪有那个心情理你呢!
这不是一本唯心至上的邪教经书吗?为什么李欣频这么推崇它?方便吸纳教众么?
不推荐不推荐!
▼

一直都很喜欢“短经典”的选书。这本也很喜欢。
第一篇故事很有趣,父亲死后为了安慰不知情的祖母,“我”在亲戚的要求下模仿父亲的口吻写信给祖母。在这过程中,慢慢了解了另一个不被所知的父亲。
但!第一篇和其他篇章完全割裂啊,第一篇是情感充沛细节考究的家族故事,在我以为即将享受另外的人生况味时,后面的短篇和中篇居然是状况迭出~跳跃拼贴的意识流文学!
不过即使读得辛苦,看进去开始觉得真心好看,作者那种冷冽到骨头里的风格十分对胃口。想找他的长篇小说看!
另外说几本这个月看的漫画和绘本。

幸好有这本漫画版,如果我看了原著,估计会难过得昏厥过去。
原著内容是忧郁且敏感的,而漫画采用更明亮更有想象力的画面来展现,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一个青春美少女在二战的恐惧、青春期的彷徨、对他人的紧张、对未来的向往,也展现了那个黑暗年代的方方面面。
安妮是个幼稚与早熟兼具的孩子,她的日记细腻动人,我想她要是侥幸生存,也许会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如今则都不复存在了。
唉,战争真是他妈的罪恶~希望后浪可以引进这一本好书~
▼

为画面和思想性折服!!!
作者在构思这本漫画的时候,一定连对白的标点符号都考虑了,每一句对白都有很强的思辨性。上帝幻化成人现身于人世间,面对世界各种人的审判,关于存在、艺术、商业、娱乐……等话题的争论,上帝是冷静的,而人是骚动的,每个问题沉重庞大却又渺小幼稚。
大众追问上帝的狂欢,又何尝不是个人的孤独。万象百态,喧闹不止。太酷了。
▼

这一个版本的小丑我估计和DC正统的小丑相距甚远,简直就是希斯莱杰的版本,疯狂中带着落魄,甚至隐喻了在小丑疯狂的背后,策划的主使和幕后赢家其实是蝙蝠侠。
当同人来看又觉得很精致,无论在画面和故事的韵味。
是一部即使脱离了蝙蝠侠体系,依然值得鼓掌的精彩漫画。
▼

没看过守望者的正传漫画,对它的感觉都来源于扎导拍摄的电影。
这部漫画的人物感觉还是跟电影设定蛮接近的。
画面和分镜简直是艺术品。但是笑匠的叙述太隐晦太神叨(你必须在混乱的分镜中结合分析才能看懂),罗夏太弱太无能且故事弱得跟小学生编的一样(反派死于低能),真是浪费了画面。
▼

藤子·F·不二雄老师不仅有哆啦A梦,还有更多精彩的科幻类作品。
看完这两本短篇集,感觉真是一个理解孤独但却有深沉爱意的艺术家:少年的寂寞、同类的愉悦、他人的隔阂以及失落后的希望都在点滴之间描绘出来!
虽然说是SF题材,但是老师在故事里更多描绘的人的孤独与世界的不可调和,有取舍,同时也有收获。
© 本文版权归 baichi0038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