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特
我对哥特的理解,一开始并不是从音乐的,包括巴洛克、洛可可等等,虽然我得很惭愧地承认我曾经确实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而且时间还不短。
哥特对我来说是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如果你们看到这两个建筑,就会明白我说的哥特意味着什么。它们的纹饰繁复至极却错落有致,由于颜色单一而凝重,所以这种繁复与其说是华丽,不如说是压抑。它的繁复带来的不是让人惊艳地说:“太美了!”这样的效果,而是让人窒息,却无法不为之着迷的气氛。这种繁复,也是它阴郁的根由,因为这种复杂的,层次多变的、不厌其繁地修饰,必然会在建筑效果上形成一种阴影重重的表象,你会觉得,每一个简单图案在这复杂的场景中所投映出的阴影里都暗藏着某种神秘的生物或古老的诅咒。
哥特风格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的吓人的穹顶,它像一把剑一样直指天际,它不是在向天神膜拜而是在试图触怒天威,它是神的传播地,这把剑曾经是守护神的武器,但是现在它要向神宣战,它散发的不是光明博大的神威,而是阴暗的、深不见底的压迫感。
哥特是一个黑洞,它让人感到恐惧,同时又让人着迷。它很神秘,很高贵,很优雅;同时,它很邪恶,很凶残、很野蛮。它被神权充斥之后,神权在它深不见底暗无天日的阴影的缝隙里发酵发霉,酝酿出了各种奇妙而邪魅的生物,它们是中世纪宗教保守主义和严酷神权重压下的产物:妖精、女巫、僵尸、堕天使……它们离经叛道,它们放纵不羁,它们勾引人类把他们引向歧途,它们反叛,它们恐惧,它们因恐惧而为所欲为。
这就是为什么我对现代哥特音乐完全没有好感的原因。它们足够复杂,也足够阴郁,但是这种复杂和阴郁中,少了一种来自宗教氛围的,深入骨髓的高贵和邪恶。把自己化成吸血鬼那不叫哥特——戴锦华研究结论证明,吸血鬼十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非哥特的母胎中世纪。身穿黑衣也不是哥特,在黑衣的掩盖下,是一副不见天日,苍白却保持着贵族优雅傲视一切的身体和灵魂,方是哥特。把自己穿上各种银环也不叫哥特,在被银环穿刺的同时,感到自己是有罪之身而被惩戒的快感和深入灵魂的痛楚方是哥特。
现代哥特音乐不够高贵、不够优雅、不够神秘、不够狞厉,岁繁乱而缺乏层次,没有邪恶生物掩藏在繁复音节的阴影中,缺乏对神即嘲弄又恐惧的矛盾,这不是哥特,没有哥特精髓。
哥特是需要仰视的,因为它高大而尖锐,哥特是需要默听的,因为它深沉而黑暗,哥特是需要恐惧之心的,因为它邪恶而高贵。于是,我不曾听过哥特音乐,哥特,不曾期待摇滚。
哥特对我来说是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如果你们看到这两个建筑,就会明白我说的哥特意味着什么。它们的纹饰繁复至极却错落有致,由于颜色单一而凝重,所以这种繁复与其说是华丽,不如说是压抑。它的繁复带来的不是让人惊艳地说:“太美了!”这样的效果,而是让人窒息,却无法不为之着迷的气氛。这种繁复,也是它阴郁的根由,因为这种复杂的,层次多变的、不厌其繁地修饰,必然会在建筑效果上形成一种阴影重重的表象,你会觉得,每一个简单图案在这复杂的场景中所投映出的阴影里都暗藏着某种神秘的生物或古老的诅咒。
哥特风格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的吓人的穹顶,它像一把剑一样直指天际,它不是在向天神膜拜而是在试图触怒天威,它是神的传播地,这把剑曾经是守护神的武器,但是现在它要向神宣战,它散发的不是光明博大的神威,而是阴暗的、深不见底的压迫感。
哥特是一个黑洞,它让人感到恐惧,同时又让人着迷。它很神秘,很高贵,很优雅;同时,它很邪恶,很凶残、很野蛮。它被神权充斥之后,神权在它深不见底暗无天日的阴影的缝隙里发酵发霉,酝酿出了各种奇妙而邪魅的生物,它们是中世纪宗教保守主义和严酷神权重压下的产物:妖精、女巫、僵尸、堕天使……它们离经叛道,它们放纵不羁,它们勾引人类把他们引向歧途,它们反叛,它们恐惧,它们因恐惧而为所欲为。
这就是为什么我对现代哥特音乐完全没有好感的原因。它们足够复杂,也足够阴郁,但是这种复杂和阴郁中,少了一种来自宗教氛围的,深入骨髓的高贵和邪恶。把自己化成吸血鬼那不叫哥特——戴锦华研究结论证明,吸血鬼十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非哥特的母胎中世纪。身穿黑衣也不是哥特,在黑衣的掩盖下,是一副不见天日,苍白却保持着贵族优雅傲视一切的身体和灵魂,方是哥特。把自己穿上各种银环也不叫哥特,在被银环穿刺的同时,感到自己是有罪之身而被惩戒的快感和深入灵魂的痛楚方是哥特。
现代哥特音乐不够高贵、不够优雅、不够神秘、不够狞厉,岁繁乱而缺乏层次,没有邪恶生物掩藏在繁复音节的阴影中,缺乏对神即嘲弄又恐惧的矛盾,这不是哥特,没有哥特精髓。
哥特是需要仰视的,因为它高大而尖锐,哥特是需要默听的,因为它深沉而黑暗,哥特是需要恐惧之心的,因为它邪恶而高贵。于是,我不曾听过哥特音乐,哥特,不曾期待摇滚。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