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阁(二)
二人只作不见,齐齐拱手,问太后安康。
彦妃着常服坐于上首,略一抬手,和颜悦色道,“皇兄免礼,侍郎平身。”
二人起身,赐座。
彦妃道,“皇兄!不兹召宣,上殿为何?”本是无心,然杨波却听出了责怪之意,唯恐降罪,想要开口却不知如何说,一时语塞,“唉?这……”
徐彦昭本是个不管不顾的性子,然此时却也收敛了几分,佯装疑惑,“臣清早在朝房打坐,耳听李太尉手捧画押对单,喊叫我们文武两班点首画押,我想今乃太平乐年,不知点的什么首、画的是什么押?”
彦妃心中慌乱,与他打起太极,故作叹气,“皇兄侍郎你们哪知,今乃进宝年间,外邦王子必然前来我国进宝,诚恐隔一竹帘,望见我朝乃一女子执政,将宝不进,回上他国,兵变如何是好?”
徐彦昭顺着她话叙道,“以太后之见?”
“本宫意欲将龙位让于李太尉,等皇儿长大,再请太尉原业归宗。不知皇兄侍郎你们有无画押?”
徐彦昭已然心中有些怒意,面色淡然,干脆利落,“不曾。”
彦妃疑惑,追根究底,“为何?”
徐彦昭抱着朝笏,身子转向另一侧,口中絮叨,“隔山探海不知深,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古以来,只有挣多的江山,哪有让位的社稷!”
彦妃见他这般无礼,眼神已然沉下,半晌挥袖,道,“本宫心思已定,皇兄侍郎你们不要拗奏!”
徐彦昭冷笑,“太后让位已定,日后朝廊出了什么大祸,臣我便不管!”
彦妃顿时面上有些挂不住,轻瞥坐于殿角的李良,见他面色青红不定,又是难堪又是恼怒,顿时亦气愤道,“不用你管。”
“我便不管!” “哪个要你管!” “谁来管你。”
杨波坐于另一侧目瞪口呆,有心上前劝解,却不知如何插话,正愁苦间,但见徐彦昭向他抛来眼神示意,口中道,“侍郎何不本动太后?”
杨波站起,笑嘻嘻充当和事老,伸臂将徐彦昭迎回座上,“殿下请到座上吃茶。”
旋即面向彦妃,拱手,“太后既要让位,听臣把先帝创业之事讲说一遍,让也在太后,守也在太后!”
彦妃斜睨,不动声色端起茶盏,轻刮浮沫,头也不抬,“侍郎,莫非你要表功?”
杨波知她暗讽之意,也不欲计较,一本正经道,“不敢说表功,你我君臣闲谈几句!”
彦妃放下茶盏,只扔出四字,“长话短叙!”
杨波抱笏躬身,“伯约殿上复动一本, 元末先帝除顺帝,地崩天裂星斗移 张士成苏州起义,卢州城此时也出了乱子造反,刘福同在玉山称王作帝 郭广卿领兵镇守淮西,河南汴梁反了天,陈友谅又在武昌登基,四路八协战乱纷纷,人心惶惶,各家户皆闭门不出,先帝创业非容易,整整战了一十八年,方才奠定如今基业。”杨波此人素来善揣测人心,只留下话头不表,立在那等候太后发问。
彦妃成功被引起了兴趣,探头问道,“那么,十八年前的事呢?”
杨波懊恼,敲敲额头,“臣一概不知啊!”
“何人知晓?”
他有意无意瞥了徐彦昭一眼,引着彦妃的视线,“这就要问定国公了!”
彦妃处在深宫,最爱听故事,见徐彦昭不言不语只作壁上观,然眸中却似含期待,遂放下身段,给他个台阶,“侍郎列座,十八年向前之事,徐皇兄知晓,就该慢慢的讲来!”
徐彦昭却蹙眉摆手,“臣乃武将加封,说得惹恼之事,不是扬袍便是舞袖,惊动凤驾,如何是好?”
“本宫不怪罪与你也就是了。”
“如是我先谢过太后!”徐彦昭清清嗓,想起当年的杀伐战乱,仍旧心有余悸,“先帝创业以来,收来了众位英雄,太后可知?”
“不知。”
“收来了张德胜、赵德胜、常遇春、胡大海、白袍小郭英,外甥李文忠,臣先祖徐达!起义以来,逢关攻关,逢寨破寨,别事臣且不表,单表采石矶一战,采石矶乃三面是水,一面靠山,一人居高,万将难敌,我家先祖徐达坐在宝帐之中,传了一道将令,哪位将军愿夺采石矶者,进帐披红挂彩,一言未罢,闪上一将,太后可知?”
彦妃摇头。
“大将名曰胡大海,此位将军有勇无谋,回得营去,驾了一叶小舟,哗啦啦来在了采石矶城下,被胡儿瞧见,手执滚木擂石砸下,可怜可惨可惜,那位将军血流船板而亡,我家先祖徐达二次传令,一言未罢,又闪上一将,太后可知?”
彦妃被他吊足胃口,但他三番四次发问,已有些不耐烦。(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
徐彦昭一触及她眼神,遂不再问她,娓娓道来,“大将名曰常遇春,此位将军足智多谋,回得营去命他的番军在船上造竿,竿上造斗,那位将军藏在斗内,黑夜漆漆,飘飘荡荡来在采石矶,又被胡儿瞧见,银叉迎面刺来,只见那家将军不慌不忙,让过叉头,捉住叉竿,就是这么一奔,奔上了采石矶,枪挑大将,鞭打小卒,才得来石矶城这块基土。先帝闻之大喜,亲率满朝銮驾迎见将军,行至柳河川口,先帝道,将军不必下马,马上痛 饮三杯,孰料将军人是热人,酒是冷酒,可惜那位将军身患脱甲风而亡!”
彦妃听他口若悬河,仿若身临其境,竟跟着叹了口气,自古打江山皆不易,将军只求马革裹尸而还。然她很快便清醒过来,懊恼无比,竟被徐彦昭带着偏了道,“先帝创业虽然艰险 ,但本宫一心让江山。”
徐彦昭叹气,据理力争,“水不清净都是鱼鳖作乱,朝不宁皆是出了害国奸谗。”
杨波终是坐不住,遂上前复动二本,意有所指, “汉朝平帝,身侧出了王莽贼臣,狼子野心,闰腊月初八药死平帝,杀害三千汉宗室,光武帝虎口脱身,于南阳收英雄二十八宿,后终于在金台关擒住王莽千刀万剐,捉住苏显抽筋扒皮,先朝里尚且皇亲谋位,何况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