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旧事 二
(五) 石路的门楼和柏树
大湾的北面是石路,从店子上一直行过去,一排鱼塘尽收眼底,要说一排,也就只两口,因为有一口鱼塘有百十来米。所以就看似一排了。在两口鱼塘中间和向北顶瑞的塘只口,都有一条路走进石路院子。
我们先讲两口鱼塘口中间这条路,是石路人每天的必经之地,靠近石路院子的塘径上,左右各有一棵古柏,左边这棵高大挺拔,有十七八米高,四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住。树叶常年青翠欲滴。童年时总看树杈上面有几个老鸦窝,一到繁殖季节,等到小鸟出窝时,每到早晨,我在二楼睡的房间窗户正好看到这棵柏树,还在睡梦中的我,总是被(乌呀,乌呀)的乌鸦叫声惊醒,只见有好多小乌鸦站在树枝头,时而停留在树尖,时而飞翔在天空,见此情景,那时也曾发奇想,我要是能有双翅膀该多好,在树尖上腑视大地,在空中能追寻白云。当然,这只是童年时代无数幻想中的一种罢了。
与这棵柏树离不了二十来米,又有一棵树龄更长的柏树倔强地生活在路旁。这棵柏树仅一丈多高,也是三四人才能合抱,可惜,不知是何年何月,它曾经历过雷劈,而且已经被劈去了树主径,所以,树心除雷劈出一个大豁口外,加上几百年的腐蚀,在我们小时候,这个豁口竟然能同时藏着站立三四个小伙伴了。
这棵有一丈多高的柏树,加上它的空心形状,看上去显得非常古扑苍拙。但它那唯有一根巨型枝条,它有两个弯度,先往下弯成一个优美的弧度,然而向上又弯成一个极具张扬的弧度,它们弯曲得那么自然而又有那么十分的张扬,再就是它伸出鱼塘二丈来长,比高还长的横向跨度看,无处不表现着它又是那么富有生命力,那么不屈不挠。
由柏树蔸蔸里,长出几根大人手臂粗的乒乒滕,它们依靠着抓住树皮的滕爪,坚强地往上爬,顺着唯一弯曲的树枝,与松枝相互渗透,浓密厚重的滕叶,曲直而挂,在空间编织着一幅绿色的幔帘。
更有那乒乒滕每到结果季节,会生长出无数个皮球大小,青苹果似的颜色,微有椭圆的状式乒乒梨。这种乒乒梨本来可以用来加工一种叫凉水的饮料。(凉水:方言,我地的一种冷饮。用乒乒梨的籽籽,用布包裹,绞出果汁,然后加适量水(挠)拌,放适宜草木灰水沉湎,过后得出一种似果冻一样的结晶体。食用放点醋,加点红糖水,这时就色香味俱全了,当你食后只觉冰凉可口,香甜适宜。)听长辈们讲,无奈这株乒乒滕是母的,方圆几十里都没有公的,无法传花授粉,所以打不出凉水。可能也正因为打不出凉水,乒乒梨从结果开始直至自然拖落都随滕滕挂在这棵柏树上,只要一阵风吹过,它们在绿色的幔帘当中,随风摇摆,煞是好看。但也时而会看到滕幔老树,时会触景生情,不自觉地咏诵起马致远的《天沙净》来,"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但这棵柏树在2004年,因为有位长辈逝世。排场太大,炮火大多,竟不注意把它根基唯一盘住的塘径炸松了,不久它便慢慢地往塘里倒伏下去。本来,我还多次提醒朋友,在举手之劳间用吊车把它拉回来,但终未能如愿,然而,一棵五六百年的柏树不久之后就毁坏了,消失了!
从柏树旁有()级石阶,都是用花岗料石铺成,而且略显八字形以次从上往下扩展开来靠石阶外,两旁各用料石砌成两根线条,保护着石级台阶。
跨上台阶,有一个小小的平台,平台南面有一堵一米来高,六七十厘米宽,十来米长,用花岗岩砌成的石墙,石墙靠近台阶的顶端的一块料石上,矗立着一座又是用花岗岩砌成,一米多高,一米来宽用石头雕凿而成的土地屋。过去,土地屋终年香火不断。靠土地屋边,摆放着一块一米来高,四五十公分宽,上面有将近一米,下面有一米五六呈八字形,非常光滑细腻的说什么叫骑马石的大青石。据石路的小伙伴们说,小时候每到夏天,大家都喜欢争抢这块石头,谁抢到了,就可以在这凉桑,细滑的石头上睡觉。
石阶的北面,有一个小火星凼,原来石路院子里有几个小火星凼,都是用来储水防备火灾的,后来几个都填了。跨过门楼前的平台,又一级台阶进入门楼屋檐下,只见一座八字门楼,迎面而来,别看这座门楼简陋,可他的方和柱子都是柏树制作的。在两边八字的板壁下面一边各摆放着一块料石和两颜色基本相同,但形状各异的非常冰凉光滑的黄柏石。供人们闲时坐坐体息。
从门楼笔直而入百十米,全部是用花岗岩铺成的料石路。忽然向右一拐,就进入九八弯的小路,一直到大家饮水的井边。如你稍不注意,还有迷路的可能。除了这条路可以进院子外,还有一条路可以进院子,就是临大门楼不远的小门楼,
小门楼比大门楼简单多了,除了一座小土地屋外,没有任何辅助建筑,但在离它不远而高一截坎上的老祖坟畦里,还生长着两裸几百年的古柏,其中一棵经过鉴定,最低寿命是500年,它的标牌是,树名:柏树。年龄:500年。绥宁县林业局。
这个经历了500年岁月的柏树。现在仅有离地一丈四五尺的树杈上,还不有一根枝条有生命以外,一根十来米的主径,不知已经干枯多少年了,只是小时候在那干枯的主径上不有一枝非常粗大的,鲜活的树枝,二十来年,被一声炸雷劈下来了,后来卖给了村民做棺材去了。另棵柏树也不知在那个猴年马月就已枯萎,也是一对光光的,十几米高的树杈,指天向地,只有向天地日月星辰,才有资格诉说它们过去的辉煌。还有就是每到夏天的早晨,一只勤劳的啄木鸟,一定非常准时地出现在这邻近的柏树杈上,用它那锋利嘴缘,行使着中医切、闻、问、听的职责。然后用它那钢缘,敲出那很有节奏感而又非常清脆的嘟嘟、嘟嘟嘟嘟(发耳惊愤)的声音,通过这震耳欲聋的声音,把虫子从虫洞里震出来,完成它一天三条虫子的使命。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母亲讲啄木鸟鸟的故事。管飞禽走兽的阎王,看到树上的虫子太多,大片大片的树木被蛀坏了。他无意间看到啄木鸟有一张嘴非常坚硬,就派它下凡收拾那些专门蛀树的虫子。临走时它就问阎王,我一天要捉几条虫子,阎王摸一下脑袋,认为要从那树里面把虫子捉出来也难,随口就说:"三条吧!"啄木鸟鸟想都不想,捉三条太容易了,还有很多时间玩了。当它飞到半路,忽然一想,我倒是靠吃虫子生活的,一天三条怎够吃呢?它立马飞回去,找到阎王说:"阎王,我一天吃三条虫怎能饱!"阎王又不假思索地说:"一天三条不行,那你就三天九条吧!"啄木鸟听到三天九条,觉得占了多大的便宜了,它马上飞走了。谁知后来清醒时一计算,又是三个冷咯,二个热咯,现咯。(三个冷咯,两个热咯,现咯:方言,翻过来翻过去一点都没有变,保持原样的意思。)但在童年的启蒙教育里,使我初步认识了对数字应用的知识,做什么事都要想一想,是不是被人计算了。
沿小门楼而进,一条也是九曲八拐的小路,前一截百十来米也是用锣鼓石镶嵌而成,在各个屋场之间穿梭而行。后面一截就不如前面一截了,有点显得参错不齐,澪乱了,直到通院里内的唯一一口古井。与大门楼到古井边的路相汇,就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院子里的路网。
听长辈们说,石路从来没有发生过火灾,据说是叫"石路",火烧不进。究竟有没有道理,也很难说得清楚。但我们也是一甲子的年龄,看到好多院子发生过火灾,甚至有此院子有次冒次地发生火灾,可就是冒只看到石路发生过火灾。就是有几次快有火灾的苗头,都会被及时地发现和扑灭。这就真的是无法解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