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
走在街道上,抬头一望,不远处的一家店面门口挂着六个字:香格里拉摄影。
“摄影”二字倒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联想,倒是“香格里拉”让我想起了那个神秘而又梦幻的地方,一时之间,在我心中泛起了一片涟漪。
记得第一次知道“香格里拉”这个地方,是因为一本书,名字叫《消失的地平线》,作者是美籍英裔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当然,书的名气要远大于这位作家。
书中,以香格里拉为原型,描述了一个美丽、神秘而又充满梦幻色彩的蓝月谷,人们在此安居乐业,读书诵佛。不远处的卡拉卡尔雪山,巍峨静穆,宛若是这梦幻的蓝月谷的守护神一般,既是隔断外界的一道屏障,也是香格里拉的人们的一种信仰。

读完此书之后,我便暗暗下定决定: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去云南看看,去云南的话,也一定要去香格里拉瞧一瞧,美丽的蓝月谷是否真如书中所说?
时光斗转星移,来到了2018,我也有空去了趟云南,同时也把香格里拉列为是此次行程的必去景点之一。
当我踏上从丽江前往香格里拉的国道上时,方才得知,香格里拉在很早以前,并不叫香格里拉,而是迪庆州一个偏僻的小镇,名叫:中甸镇。因其和缅甸的贸易往来频繁,故而得名。自1933年《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问世以来,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旅游业的兴盛,才把这个小镇改名为:香格里拉。
通往香格里拉的路上,唯有这一条国道,没有高速,也没有火车,更没有机场。借此,我完全能够想象长期生活在香格里拉的人民,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不高,应该和书中描述的生活场景大相径庭。

庆幸地是,当大巴缓缓驶入香格里拉县城的时候,我发现县城的条件并没有我想象中的落后与闭塞,反倒是业态比较丰富,有餐馆、有旅店、有五金店、有医院、有景点……几乎可以和东部一些发达城市的小城镇相媲美。也许正如导游所说:“正是因为你们的到来,旅游业的兴盛,才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我想着:书中那个美好的蓝月谷,不过是人们心中的香格里拉。而想让香格里拉的人们生活富足,还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个人的贡献,才能真正帮助到香格里拉。
当大巴驶出香格里拉的时候,我心中不免惆怅起来:书中的香格里拉原来并不存在,更多的,只是一种精神象征,像是乌托邦,像是桃花源……另一面,我也看到了旅游业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该是继续向往心中的那个香格里拉呢?还是把心中的香格里拉打破,仅仅把它当作是一个普通的小镇?

此刻,我仿佛听到了远在湘西的一位先生喃喃细语道:“香格里拉也许还是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也许不再是香格里拉……”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芼芼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