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 夏至已至,昼长影短,阳极阴生,温补养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夏至已至
Summer Solstice
日北至,
日长之至,
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至者,
极也。
寓
意
公历六月二十
一或二十二日
时
间


夏至
在夏至这天,白昼时间最长,影子最短。
等过了夏至之后,太阳直射位置将会南移,白昼时间逐渐变短。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过了这一天,白昼也会渐渐变短,直到冬至,再开始新一轮的昼长夜消。不过,夏至并非最热的时候。


夏至三候
《礼记》中记载了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共分为三候:“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植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
夏至,标志着气候已进入盛夏,天气将逐渐转入炎热。古人划分了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时,属阳的鹿,最明显的衰退现象就是鹿角上的粗糙表皮开始脱落,古人云:“鹿夏至而解角,谓消长使然”;二候时,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声便开始鼓翼而鸣;三候时,作为喜阴药草的半夏开始旺盛于沼泽水地中。


夏至养生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阴阳交替,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


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夜间也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忌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加上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忌冷水洗浴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洗浴冷水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也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
宜晚睡早起
夏季的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应正确补水
夏季气温高,人体汗液分泌旺盛,水分自然会流失较多,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但是补充水分仅及时还不够,尚需注意“正确”二字。专家指出,符合卫生标准的矿泉水是夏季补水的理想来源,除了补充组织细胞丧失的水分外,它还能够给人体补充一些随汗液排出而流失的无机盐矿物质,可谓一举两得。
宜多吃“苦”菜
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图文编辑 | 陈琳瑞
图片来源 | 网 络
文字来源 | 网 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