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卷入“汪晖抄袭门”引发系列事件的声明
【读品】关于卷入“汪晖抄袭门”所引发的系列事件的严正声明
今天,我们【读品】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在【读品】第96辑发刊之际,代表【读品】电子期刊编辑部、【读品】沙龙主办方、【读品】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dp/)主办方、同时也代表【读品】这个品牌,发布严正声明。近几周以来,由于“汪晖抄袭门”的不断升级,【读品】以及部分【读品】小组成员,在不经意之间被推到了网络争论的风口浪尖,被某些人冠以种种不实之词,被称作专门反对汪晖的“毒品车间”。众多污蔑之词在网络上以讹传讹,在此刊登的声明的部分段落,全文请见本期刊物正文。
面对网上近日掀起的对【读品】作为一个品牌的种种不实指控,我们原希望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并不准备以【读品】的名义作出回应。迫使我们改变态度的,是署名魏行的一篇题为“媒体暴力与学术独立”的特稿文章,4月15日发表于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批师生共建的左岸文化网上(http://www.eduww.com/Article/201004/27357.html)。
魏文信口雌黄,令人莫测高深。我们认为,这篇文章已经不仅仅是在“汪晖抄袭门”事件上转移视线和对【读品】予以污名这样简单,而是涉及到了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混淆视听,指鹿为马。因此我们不得不辨,亦不容不辨。
首先,文章说我们不属于学术界却干涉学术界中事务。确实,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对学术界的各种隐性规则百思不得其解;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一件在普通人看来无法抵赖的抄袭事件,在某些学术界人士那里就可以通过“八十年代学术风气”等显然无法取信于人的说辞来曲为辩护;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某些貌似最提倡建立学术规范的人士,在这起事件中会刻意忽略汪晖的《反抗绝望》一书是否有违学术规范这一不难求证的客观问题,而将矛头指向举报者的主观动机;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某些学术界人士会公然宣称“抄袭也是一种创见……是将来写学术史的资料”。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某些学术界人士在这一事件中的表演,竟然会和明朝末年阉党“缇骑四出”的情景如此相似。
我们固然自知【读品】不属于学术界,但魏文说【读品】是像红卫兵一样使用语言暴力、搅乱学术界生态的“媒体”,这也实在太抬举【读品】了!【读品】算什么媒体啊!它所指称的只是一份没有稿酬、也没有编辑费的小圈子公益性的电子杂志,是陕西南路季风书园逼仄的咖啡廊里举办的一系列公益小众讲座,是豆瓣网上15万个兴趣小组中的一个普通的小组,受众不过是商业氛围下已越来越稀缺的读书人,所坚守的不过是独立的价值判断。四年多来,【读品】的组织者不断面对着经济困难、场地无着、外部压力等困难,全凭诸多同道的一路扶持得以维续。但我们从未因此在刊物上刊登过一则广告,发表过一篇软文,也从未因为外部压力而改变期刊或讲座内容上的独立性和思想追求。
反观衮衮诸公,“抄袭门”事件的主角汪晖先生,是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读书》杂志的前任主编。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钱理群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鲁迅研究“泰斗”;为汪晖先生辩护的杨念群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新史学”的倡导者;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靳大成先生,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为汪晖先生辩护的舒炜先生,是三联书店资深学术编辑;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陈赟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陆扬先生,以余英时先生高足的身份在国内学术界左右逢源。前面已经提到,发表污蔑【读品】的《媒体暴力与学术独立》一文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批师生创建的“左岸文化网”。原来诸公都没有话语权,都无法操纵公众舆论,而有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后台的“左岸文化网”也都不算“媒体”,反倒是以一批“80后”年轻人为主体,没有任何后台,几乎纯属自娱自乐的【读品】才是足以搅乱学术界生态,令某些人必欲污名化、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暴力“媒体”。颠倒黑白,瞒天过海,有如是乎?
最后,我们愿重温林肯的名言:You may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you can eve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你能在一段时间里骗过所有人,你也能在所有时间里骗过一些人,但你不能永远骗所有人。”)
周鸣之 【读品】编委,执行主编
梁 捷 【读品】编委,前主编
李华芳 【读品】编委,前出品人
聂日明 【读品】编委,【读品】豆瓣小组组长
2010年4月16日
本声明全文请点击:http://goo.gl/Gjzc
本声明PDF版本,请点击此链接:http://goo.gl/awoF。
本声明正式发布于2010年4月16日刊发的【读品】第5卷第4期。
与【读品】相关各项事宜,请致信dupinjournal@gmail.com。
今天,我们【读品】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在【读品】第96辑发刊之际,代表【读品】电子期刊编辑部、【读品】沙龙主办方、【读品】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dp/)主办方、同时也代表【读品】这个品牌,发布严正声明。近几周以来,由于“汪晖抄袭门”的不断升级,【读品】以及部分【读品】小组成员,在不经意之间被推到了网络争论的风口浪尖,被某些人冠以种种不实之词,被称作专门反对汪晖的“毒品车间”。众多污蔑之词在网络上以讹传讹,在此刊登的声明的部分段落,全文请见本期刊物正文。
面对网上近日掀起的对【读品】作为一个品牌的种种不实指控,我们原希望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并不准备以【读品】的名义作出回应。迫使我们改变态度的,是署名魏行的一篇题为“媒体暴力与学术独立”的特稿文章,4月15日发表于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批师生共建的左岸文化网上(http://www.eduww.com/Article/201004/27357.html)。
魏文信口雌黄,令人莫测高深。我们认为,这篇文章已经不仅仅是在“汪晖抄袭门”事件上转移视线和对【读品】予以污名这样简单,而是涉及到了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混淆视听,指鹿为马。因此我们不得不辨,亦不容不辨。
首先,文章说我们不属于学术界却干涉学术界中事务。确实,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对学术界的各种隐性规则百思不得其解;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一件在普通人看来无法抵赖的抄袭事件,在某些学术界人士那里就可以通过“八十年代学术风气”等显然无法取信于人的说辞来曲为辩护;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某些貌似最提倡建立学术规范的人士,在这起事件中会刻意忽略汪晖的《反抗绝望》一书是否有违学术规范这一不难求证的客观问题,而将矛头指向举报者的主观动机;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某些学术界人士会公然宣称“抄袭也是一种创见……是将来写学术史的资料”。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某些学术界人士在这一事件中的表演,竟然会和明朝末年阉党“缇骑四出”的情景如此相似。
我们固然自知【读品】不属于学术界,但魏文说【读品】是像红卫兵一样使用语言暴力、搅乱学术界生态的“媒体”,这也实在太抬举【读品】了!【读品】算什么媒体啊!它所指称的只是一份没有稿酬、也没有编辑费的小圈子公益性的电子杂志,是陕西南路季风书园逼仄的咖啡廊里举办的一系列公益小众讲座,是豆瓣网上15万个兴趣小组中的一个普通的小组,受众不过是商业氛围下已越来越稀缺的读书人,所坚守的不过是独立的价值判断。四年多来,【读品】的组织者不断面对着经济困难、场地无着、外部压力等困难,全凭诸多同道的一路扶持得以维续。但我们从未因此在刊物上刊登过一则广告,发表过一篇软文,也从未因为外部压力而改变期刊或讲座内容上的独立性和思想追求。
反观衮衮诸公,“抄袭门”事件的主角汪晖先生,是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读书》杂志的前任主编。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钱理群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鲁迅研究“泰斗”;为汪晖先生辩护的杨念群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新史学”的倡导者;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靳大成先生,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为汪晖先生辩护的舒炜先生,是三联书店资深学术编辑;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陈赟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陆扬先生,以余英时先生高足的身份在国内学术界左右逢源。前面已经提到,发表污蔑【读品】的《媒体暴力与学术独立》一文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批师生创建的“左岸文化网”。原来诸公都没有话语权,都无法操纵公众舆论,而有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后台的“左岸文化网”也都不算“媒体”,反倒是以一批“80后”年轻人为主体,没有任何后台,几乎纯属自娱自乐的【读品】才是足以搅乱学术界生态,令某些人必欲污名化、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暴力“媒体”。颠倒黑白,瞒天过海,有如是乎?
最后,我们愿重温林肯的名言:You may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you can eve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你能在一段时间里骗过所有人,你也能在所有时间里骗过一些人,但你不能永远骗所有人。”)
周鸣之 【读品】编委,执行主编
梁 捷 【读品】编委,前主编
李华芳 【读品】编委,前出品人
聂日明 【读品】编委,【读品】豆瓣小组组长
2010年4月16日
本声明全文请点击:http://goo.gl/Gjzc
本声明PDF版本,请点击此链接:http://goo.gl/awoF。
本声明正式发布于2010年4月16日刊发的【读品】第5卷第4期。
与【读品】相关各项事宜,请致信dupinjourna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