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西湖小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对西湖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初到杭州读书时,父亲带着我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那天是傍晚时分,天色将暗。穿过平海路,它静静地平立在那里,就这一汪不大不小的湖水,我竟有些失望。把它想的太过于美好了,就会惆怅见到实物的不及之处。是啊,想象的世界才是最不可比拟的。坐在西湖边的长椅上与父亲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话语中感到他的不舍。一直以来,我都是羞敛于表露感情的人。第一次远离家乡,要在杭州度过漫长四年的我,对家乡和亲人产生一种离别苦来,偷偷地湿了眼眶。高中文科,对烟雨江南产生出强烈的渴望,是戴望舒的《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一般的姑娘,是郑愁予的小镇青苔石阶向晚,是苏老的淡妆浓总相宜,是南朝三百八十寺的楼台烟雨中。我想访遍江南的古镇,去秦淮河边坐坐,去苏州走走。可是啊,纵然同为北纬30度,我家在一千三百公里之外。
第二次是毕业之际,当时玩的好的小姐妹来杭寻我。先是一起去了上海,第一晚喝的烂醉,聊了四年的感情心事,然后兴致索然的逛了逛田子坊,外滩,和平饭店及标志性游客点,上海虽好,确是冷漠的没有丝毫人情味。世人慌忙的上下班,冰冷。第二天转身回了杭州。西湖一年四季从不缺游客,有的环湖骑行,有的游船赏湖,有的走走停停拍照,遇到一个好心的痴迷于拍照的大叔,他说每天都来拍西湖,每个时辰每个季节都拍过,并且热情的一定要给我们拍照,那天也是夕阳,拍了剪影,觉得沉静,喜欢极了。毕业后我离开了杭州,却每天都能从大叔的微信朋友圈里欣赏每一天的西湖。小姐妹说她喜欢杭州多过于上海。后来却同她因很多原因疏远了,心生无奈,但也接受。小时候我们总是和小同学吵架嘴里说着绝交绝交,过几天又重归于好,手拉着手开心的忘记之前的纷争。长大后我们不再说绝交,却也再不能无话不说没心没肺了。
今天杭州下了一天的雨,哥哥出差没法陪我,虽无奈,遂同自己妥协。不想回到以前的怪圈,每个人都应是独立却又依赖的个体,希望感情可以长久相依,生活上能尊重支持对方互相独立。兴起说看看雨中的西湖是否真的是山色空蒙雨亦奇。买了把透明的伞,坐了四年都没坐的游船,一个人从平海路走到了南山路,路过中国美院,在一旁的南山书屋坐了一会儿。我喜欢南山路的树,特别是夏天。树影斑驳,蝉鸣聒噪。以前特别想在这样的马路旁拥有一套法式旧公寓,不用穿鞋的木质地板,坐在阳台触手可及的梧桐树,透明的花瓶定期插上时令花束,买很多书,买很多好看的不一样的杯子以及日式餐具,捯饬餐食,秀色可餐。
停笔下次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