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莲灿:十年
一月气聚,二月水谷,三月驼云,四月裂帛,五月袷衣,六月莲灿,七月兰桨,八月诗禅,九月浮槎,十月女泽,十一月乘衣归,十二月风雪客。
我至今也没弄明白这个关于十二个月份描述的出处是不是《诗经》。传说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一生。
从2009年开始,我每年的六月都写《六月莲灿》的命题作文,写到今年,刚刚好第十年。
十年算是一个节点。如果这十二个月份的描述来形容人的一生,“六月莲灿”无疑是很光芒四射的一个阶段。
我无法粗暴的定义人生的哪个阶段更好或更不好,但2009-2018这个十年,必然占据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位置。从20岁到30岁,应该算是人生中跨度较大的一个阶段,经历了从学校毕业到社会,从单身女青年到恋爱到结婚的身份变化,经历了好几份工作,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
回望2009年,我身上最大的变化除了年龄,可能就是从一个动辄多愁善感钻牛角尖的伪文艺青年变成了一个皮糙肉厚钝善忘的逗逼中年。
十年都坚持在写,大概是出于对生活的迷茫,以及想借此找到情绪的出口。这大概跟我的性格有关。
生活中的我唯唯诺诺,像一块橡皮泥随便别人捏巴,还常担心会不会粘到人家的手。讨好型人格让我竭力去顾虑他人的状态,而很少大声对人说“不”。自我憋屈的状态下,所有负面感受都内化成自我情绪,所以整个人对外的状态是随和顺从,对内却像一面玻璃,没有弯曲及褶皱,只有完整或破碎。
因此这个出口对我来说,尤其重要。
最开始我坚持在QQ空间写一些小文章,尽力去模仿别人,低劣的借用他人的字句表达自我。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夸奖和肯定,于是更加来劲,写了又写,学了又学,精雕细琢的修饰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为善意的夸奖沾沾自喜。
表达的欲望总是被纵容出来的。欲望过强必然适得其反。
我对很多表达欲望和表现欲望过强的人嗤之以鼻,恶毒的嘲讽他们是“苍蝇扑屎”,是“将自己的内衣内裤展示给人看”,慢慢我发现,我好像跟人家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在最焦虑与迷茫的那些时间,在过去的时光里,有这样一个出口,让我能够找到行走过的痕迹,被那么多人关心过的痕迹。
后来自媒体火了,看到了很多文章、观点,我也开了公众号。这时候我迷茫了,不知道该写啥,写不出那些十万加的爆款,也跟不上迅速变化的互联网风向,不会妙笔连珠说俏皮话,更摸不准大众的喜好能迎头赶上去……
我好像总走在时代的边缘处,成功与每一个流行元素擦肩而过。博客没有玩过,微博没有发过,脸书没有注册过,网游没有试过,现在大火的抖音和快手,我也没有看过……这样一看,我玩过的最流行的东西,也就是QQ空间了。
如今QQ一年到头也难得登录一次,我与“潮流”的最后纽带也被切断了。
2016年我收到一个电子阅读器,开始携带电子书外出,在家躺在沙发、床头,坐在书桌前的时候,放着的总是电子书,常有种我未能改变潮水方向,却反而被潮水所淹没的感觉。
有一天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翻着翻着在书里发现了一颗蟑螂屎。那一瞬间的震动和羞愧令我脸红难堪。从此开始排斥分享看书这回事,害怕告诉别人我看不看书,以及看什么书。
因为那瞬间对于纸质书籍的背叛和辜负,让我不敢再拿它为自己贴金,也因此开始意识到是否阅读以及阅读什么,就如同被你嚼碎吞咽的食物,无论半消化还是已消化的状态,吐出来给人看都是恶心至极的。
向前行进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缓慢,不经意的发生改变。像书本里的蟑螂屎,谁也说不清它是哪一年,哪一天,哪一个时刻,落定到了那里,必然是当你一点点依赖电子书,远离纸质书的时候,当你一边追求进步,一边毁坏过去的时候,当你一边迷信科技,一边忘却文明的时候。
人生的蟑螂屎还有很多。
意识到自己体重超限,意识到眼角增加皱纹,意识到父母老去,孩童长大,意识到朋友远去,自我渐失……都在不经意间。
十年已逝,从拾人牙慧哗众而取宠的虚荣,到拼命取悦生怕被冷落的焦灼,也有蟑螂屎差点糊住眼睛,但所幸猛然醒觉甩头躲过了。
做一些哪怕不被看好但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一些即使不被理解但不愿改变的习惯,写一些并没有那么好但完全出自自我的字,看一些不能帮助我成功但可以让我快乐的书,过不积极上进不被普世价值观所青睐但自己不介意的生活。
走过弯路的十年,偶尔迷失的十年,但总体没有跑偏。
能够把不美好的事情坚持的这么彻底,我觉得自己还挺勇敢的。
至于蠢不蠢,那是别人眼里的我,我并不介意。
而那个总爱把心事藏起来,不愿被任何人窥测到的我,那个二十多岁的固执姑娘,毕竟要慢慢长大变老了。
人说三十而立。
新的人生阶段,新的六月莲灿,我还愿意是旧的我。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