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价3万/㎡高楼包围下的棚户区迟迟得不到拆迁,被世博遗忘的角落“摇身一变”成为“小区”?!
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改造,到本世纪初新一轮旧区改造以及“十一五”中心城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再到2009年3月中旬上海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旧区改造,涉及市中心800万平方米的旧区,包括“三湾一弄”在内的众多大型棚户区已成为了上海的历史。
随着上海世博会召开脚步的悄然走近,在2009年10月,与世博村一街之隔的南码头社区东三里桥路7弄这样零星散落着的棚户区中的居民也在迎世博的市政建设中享受到了福利,离开了蜗居40年的棚户区,不少居民住进了用动迁安置款买下的新房内。
当人们都以为棚户区已退出历史舞台时,却还能在内环的某黄金地段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地处光复西路的曹家村。
曹家村棚户区,大致为南北、东西各200米约4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位于光复西路,而光复路,沿着苏州河蜿蜒近10公里,东起棚户区改建而来的中远两湾城,西至刚刚拆完最后一批棚户区而建的大华清水湾三期,中间包括了新湖明珠城等多个旧区改造而来的大型高档楼盘。根据附近的中介所张贴的房价来看,这个区域的房价平均已经超过3万/㎡,即将开盘的大华清水湾三期据说定价在4万/㎡以上。
就是在这样一块房价颇高的地段却依旧保留着这样一大片遗留下来的棚户区。当上海各个棚户区随着世博的建设逐步推进而逐渐消失的同时,像曹家村这样的棚户区几乎找不到第二个。
尽管地处“黄金地段”,但是曹家村棚户区内的环境状况却混乱不堪。窄小的弄堂内堆满了各家各户的东西,有些弄堂甚至成为了一个迷你菜市场。弄堂不仅小,而且脏、乱、潮湿,笔者到达的当日,尽管阳光明媚,但是弄堂内也被悬挂着的被子全然遮住了大部分光线,还有水滴不时从上面滴下,弄得地面潮湿不堪。
与曹家村一街之隔的便是两个均价在3万/㎡的高层住宅小区“水岸豪庭”以及“世纪同乐”,笔者站在街当中,身体两侧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一侧是华丽体面的住宅区,各种轿车出入频繁,另一侧则是低矮破旧的平房,门口还挤满了各种小摊,脏乱不堪。
在迎接世博600天时,这块长期不被理会的棚户区“迎来”了一次环境整治活动,笔者在长风街道的官网上找到一篇有关这次整治活动的新闻报道,内容如下:
在此篇报道中,众所周知的棚户区被形容成了“曹家村小区”,并且提到通过此次整治活动,‘脏乱差现象已经被彻底消除,形成了小区内整洁有序的美好环境,以良好的市容市貌和文明行为迎接世博会的到来’。
大约在一年以前所有曹家村沿街的家家户户门口都被按上了一排白色的石柱作为装饰,试图掩盖棚户区的陋象。这些石柱贴着每家每户很近,几乎只有1米的距离,以及低矮的棚户区因为装上了这些石柱更加影响了光线的射入。
笔者不禁要问,众人皆知的棚户区何时变成了所谓的小区?600天时的一次整顿就已经改变了数年来这个棚户区脏乱差的破陋环境吗?这样的石柱难道就是为了使之成为“小区”而强加上去的吗?为了迎接世博的到来,这样的表面工程真的能够掩盖棚户区的破败不堪吗?有了这样的石柱作为遮挡,是否为同处世博这座城市的曹家村棚户区内的居民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呢?
如今这个棚户区内不论是几十年来蜗居于此的老居民,还是近年来才加入这个蜗居生活的外来务工者(这些外来务工者之所以选择蜗居于此,也是因为外面公房的租金太贵,而这样的棚户区则便宜许多),都期盼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老居民期盼能够早日离开这旧房子住进崭新的动迁房,新居民则希望能够有价格并不这么昂贵的住房能够让他们在这个城市中停留。
笔者近日走访曹家村时发现,这里早已不是报道中所说的“脏乱差现象彻底消失”,棚户区依然回复到它本来的面貌,只是多了些石柱,居民中有的拆掉了一些石柱以求更多的空间,有的为了摆摊,有的只是为了舒适些。还有街对面小区围栏上新添了几块印有世博标语的宣传牌,宣传牌上赫然写着:文明进步一点点,美好生活一天天。
眼看世博会还有30天就要到来了,或许从未来过这里的居民能够感受到世博带来的积极一面的巨大变化,但是身处这些棚户区内的居民是否有心同我们一同分享世博的快乐呢?等到世博召开的那一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们若是无意中来到了这块被世博遗忘的角落,还能够相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条幸福的口号吗?
随着上海世博会召开脚步的悄然走近,在2009年10月,与世博村一街之隔的南码头社区东三里桥路7弄这样零星散落着的棚户区中的居民也在迎世博的市政建设中享受到了福利,离开了蜗居40年的棚户区,不少居民住进了用动迁安置款买下的新房内。
当人们都以为棚户区已退出历史舞台时,却还能在内环的某黄金地段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地处光复西路的曹家村。
曹家村棚户区,大致为南北、东西各200米约4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位于光复西路,而光复路,沿着苏州河蜿蜒近10公里,东起棚户区改建而来的中远两湾城,西至刚刚拆完最后一批棚户区而建的大华清水湾三期,中间包括了新湖明珠城等多个旧区改造而来的大型高档楼盘。根据附近的中介所张贴的房价来看,这个区域的房价平均已经超过3万/㎡,即将开盘的大华清水湾三期据说定价在4万/㎡以上。
就是在这样一块房价颇高的地段却依旧保留着这样一大片遗留下来的棚户区。当上海各个棚户区随着世博的建设逐步推进而逐渐消失的同时,像曹家村这样的棚户区几乎找不到第二个。
尽管地处“黄金地段”,但是曹家村棚户区内的环境状况却混乱不堪。窄小的弄堂内堆满了各家各户的东西,有些弄堂甚至成为了一个迷你菜市场。弄堂不仅小,而且脏、乱、潮湿,笔者到达的当日,尽管阳光明媚,但是弄堂内也被悬挂着的被子全然遮住了大部分光线,还有水滴不时从上面滴下,弄得地面潮湿不堪。
与曹家村一街之隔的便是两个均价在3万/㎡的高层住宅小区“水岸豪庭”以及“世纪同乐”,笔者站在街当中,身体两侧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一侧是华丽体面的住宅区,各种轿车出入频繁,另一侧则是低矮破旧的平房,门口还挤满了各种小摊,脏乱不堪。
在迎接世博600天时,这块长期不被理会的棚户区“迎来”了一次环境整治活动,笔者在长风街道的官网上找到一篇有关这次整治活动的新闻报道,内容如下:
![]() |
![]() |
图为该则新闻的原配图片。 |
在此篇报道中,众所周知的棚户区被形容成了“曹家村小区”,并且提到通过此次整治活动,‘脏乱差现象已经被彻底消除,形成了小区内整洁有序的美好环境,以良好的市容市貌和文明行为迎接世博会的到来’。
大约在一年以前所有曹家村沿街的家家户户门口都被按上了一排白色的石柱作为装饰,试图掩盖棚户区的陋象。这些石柱贴着每家每户很近,几乎只有1米的距离,以及低矮的棚户区因为装上了这些石柱更加影响了光线的射入。
笔者不禁要问,众人皆知的棚户区何时变成了所谓的小区?600天时的一次整顿就已经改变了数年来这个棚户区脏乱差的破陋环境吗?这样的石柱难道就是为了使之成为“小区”而强加上去的吗?为了迎接世博的到来,这样的表面工程真的能够掩盖棚户区的破败不堪吗?有了这样的石柱作为遮挡,是否为同处世博这座城市的曹家村棚户区内的居民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呢?
如今这个棚户区内不论是几十年来蜗居于此的老居民,还是近年来才加入这个蜗居生活的外来务工者(这些外来务工者之所以选择蜗居于此,也是因为外面公房的租金太贵,而这样的棚户区则便宜许多),都期盼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老居民期盼能够早日离开这旧房子住进崭新的动迁房,新居民则希望能够有价格并不这么昂贵的住房能够让他们在这个城市中停留。
笔者近日走访曹家村时发现,这里早已不是报道中所说的“脏乱差现象彻底消失”,棚户区依然回复到它本来的面貌,只是多了些石柱,居民中有的拆掉了一些石柱以求更多的空间,有的为了摆摊,有的只是为了舒适些。还有街对面小区围栏上新添了几块印有世博标语的宣传牌,宣传牌上赫然写着:文明进步一点点,美好生活一天天。
眼看世博会还有30天就要到来了,或许从未来过这里的居民能够感受到世博带来的积极一面的巨大变化,但是身处这些棚户区内的居民是否有心同我们一同分享世博的快乐呢?等到世博召开的那一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们若是无意中来到了这块被世博遗忘的角落,还能够相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条幸福的口号吗?
![]() |
![]() |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